礼赞大师|章培恒:打通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
相关推荐
-
章培恒:打通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
关键词:章培恒 文学史 章培恒(1934―2011),文史学家,浙江绍兴人.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0年晋升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1 ...
-
张瑞君丨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宋代文学研究
最近几十年,宋代文学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时代,如何继往开来,作出新成就,无疑是值得宋代文学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个案研究必须有整体思维指引 宋代理学完成了融儒.释.道三教的文 ...
-
“为什么说金庸是一个二流作家”
这是山阴张侯的第375篇原创文章 文/山阴张侯 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热点,今天我们再来聊聊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金庸先生已经逝世两年了,这两年里,关于他的评论,一直是"盖棺而不论定" ...
-
齐裕焜:蓦然回首:三十年学术路(上)
"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我还没有觉得自己老了,但却实实在在步入老年,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 回想五十年前,北大研究生毕业时(当时北京大学本科学制五年,研究生本来三年,因为参加" ...
-
蒋寅|李思涯《胡应麟文学思想研究》序
千帆先生不给学生的博士论文作序,只有曹虹师姐的<阳湖文派研究>是个例外.我也不给自己指导的博士论文撰序.导师与有学术责任,王婆卖瓜,说甜是自夸,好坏还是由学界公断罢.思涯的博士论文不是我指 ...
-
钱理群 | 一个老学生的回忆与祝福——为乐黛云老师九十大寿而作
据说,乐老师的学生包括了好几代人.如果这样划分的话,那么,我应该算是第一代的老学生了. 我是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我的导师是王瑶先生和严家炎先生,其实还有一位,就是 ...
-
《薪火学刊》第三卷目录、稿约及往期目录
<薪火学刊>第三卷目录 讲学篇 明代文学与哲学 章培恒讲授.曾庆雨整理 风范篇 初心不改 --章培恒同志逝世五周年纪念 应必诚 章培恒先生与<中国文学史新著>的增订 吴 ...
-
历史化、古典传统与方法论的返归
"重建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之间的历史关联,在学理上逐步完成相对完整的叙述,使当代文学不仅是一个可批评的对象,同时也是一门历史脉络和看得清楚的学问",是当前及以后较长时间段内 ...
-
《南雍古典文学八讲》编纂原起
莫砺锋<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24日 15 版) <南雍古典文学八讲>(中华书局即出)收录的八篇讲稿,是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八位教授所做的系列讲座 ...
-
礼赞大师 | 章培恒:打通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
日期:2020年10月14日 15:17:07 作者:陈瑜 [学术档案]章培恒(1934―2011),文史学家,浙江绍兴人.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0年晋升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
-
章培恒讲授、曾庆雨整理:明代文学与哲学下(明代文学与哲学之四)
3 诗 文 明代后期诗文思想与李卓吾最接近的,就是袁宏道的"性灵说".这有一个理论问题,"性灵"或被理解为讲老实话,心中怎么想就怎么说.据此,就讲袁宏道的诗文 ...
-
章培恒讲授、曾庆雨整理:明代文学与哲学中(明代文学与哲学之三)
明代后期的哲学与文学也是有转折的.万历前中期往前走,万历后期又向后走.明代中期开辟的路,到万历后期又出现倒退. 李贽画像 首先是看往前走的情况:这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是李卓吾.李贽对王阳明思想的发展 ...
-
章培恒讲授、曾庆雨整理:明代文学与哲学上(明代文学与哲学之二)
明代的思想历来评价极高,这是从清末开始的,一是因为当时提倡思想革命,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比较强调农民起义. 章培恒先生 但明王朝建立后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打击工商业及发达地区(江.浙)一带.浙江以杭州.嘉兴 ...
-
章培恒讲授、曾庆雨整理:先秦至元代文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明代文学与哲学之一)
章培恒先生 章培恒先生从教近六十年,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过中国文学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楚辞>研究.明代文学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学.<西游记&g ...
-
礼赞大师 | 章巽:以世界眼光治中西交通史
学术档案: 章巽(1914-1994),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丹枫,浙江金华人.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等.曾执教于天津南开中学.南京 ...
-
章培恒:杜贵晨《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序
在杜贵晨先生的论文集<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编定之后,我有幸先拜读了一遍,很为这书的即将出版而高兴.因为从中看到了一种扎实的探索精神,而这正是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所迫切需要的 ...
-
章培恒:《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后记
蒋(天枢)先生所撰<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的增订本就要出版了.出版社要我写一篇<后记>,以增加读者对蒋先生的理解,同时说明一些有关的具体问题.这在我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事.记得蒋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