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的文才
相关推荐
-
潘建华:物谶、画谶、诗谶与令谶(《红楼梦》中的谶语上)
谶语即预言,指事后应验的话(多指不祥的).<红楼梦>为了更好地反映贾府的兴衰历史,揭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大量使用了谶语,表达的形式林林总总,不拘一格,比如物谶.画 ...
-
《红楼梦》:第38回,除了那十二首菊花诗,还应当注意这些细节
<红楼梦>读到第38回,海棠社已经定名,因为错过了开社,湘云自认罚自己一个东道,于是在宝钗的帮助之下要开一社,两人连夜拟好了十二个题目,于是,这一回的重点是十二首菊花诗-- (林潇湘魁夺菊 ...
-
贾宝玉离家出走后,薛宝钗过得有多凄惨?她用两首诗真实还原出来
趣侃红楼132:姐妹情,薛宝钗资助螃蟹宴,忆中画,蘅芜君题写菊花诗 大观园建立海棠诗社,吟咏白海棠诗,薛宝钗技高一筹获得冠军.虽然更多人喜欢林黛玉的诗,但从借事喻人的角度,薛宝钗的诗立意更高,更有警示 ...
-
史湘云撒了一个很拙劣的谎,被林黛玉一眼看穿,原因令人无语
史湘云第一次出场,就怼了林黛玉,毫不避讳地盛赞薛宝钗:"她(林黛玉)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都好,也犯不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我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她,我就服你!" ...
-
揭密袁文才被杀害的历史真相
井冈山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朱德元帅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 ...
-
【荐读】袁文才:红军的永久通讯处
在革命圣地井冈山,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绿林,投身革命后为革命出生入死,他就是与王佐合称"井冈双雄"的革命先烈--袁文才. 袁文才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让儿子将来有出息,一家人省 ...
-
林黛玉是绛珠仙草,史湘云是三生石,薛宝钗是“鬼”么?
趣侃红楼16:绛珠草还泪转世林黛玉,甘露仙为情投胎薛宝钗 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一同下界转世为贾宝玉.你很难说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或者是通灵宝玉.只因二者合二为一,难分彼此.而石头与和尚,契合女娲补天石&qu ...
-
同是父母双亡,为什么林黛玉可以在贾府长住,史湘云不可以呢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从母亡开始,来到贾府,然后林如海去世,林黛玉就一直在贾府长住直至死去:而同位父母双亡的史湘云,却要被接来接去的呢?首先呢,是家族人丁原因.根据贾雨村看的"护 ...
-
因20两银子贾母撵走史湘云,宝玉瞬间理会含义,黛玉却还懵懵懂懂
如果您读过红楼,一定不会忽略史湘云的存在,在很多人的少女时期,相信总少不了一些争强好胜,史湘云很显然也是这一类人,不然也不用每次见了黛玉妹妹就开始斗嘴了,很显然就是论才华不及林黛玉却又心有不甘,今天我 ...
-
植物学家:章文才!
我国植物学家--章文才,(1904年~1992年),浙江杭州人,园艺学家,农业科学教育家. 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5年~1937年留学英美,回国后,先后任教成都金陵大学.西北农学院,任 ...
-
袁文才和王佐:曾啸聚山林,被毛泽东收编,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
初创红军时,两位曾啸聚山林的人物,被毛泽东收编,做出很大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曾经有两位地方武装领袖起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袁文才和王佐.对于他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事迹人们都有 ...
-
一个科研项目要不要发论文,发几篇论文才行
一个科研项目会发几篇论文?这个是不确定的.科研项目分为很多种情况,不同的主办方对于发表论文篇数上有不同的规定,有的是可以不发论文,有的可能至少1篇.2篇,或者更多. 科研项目要申报研究的,想要完成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