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痴迷中国母鸡,最终催生了“神奇”的母鸡热

19世纪中叶,那是一个很神奇的年代。

只要拿出一个事物进行炒作一番,就很可能会在全民获得疯狂追捧。

到处都存在着土地泡沫、铁路泡沫,无以计数的人因此财政破产。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在这些经济动荡的历史中,存在着一种叫做“鸡泡沫”的神奇事件。

从大约1845年到1855年,美国不知不觉中感染了永无止境且前所未有的“母鸡发烧热”。

这是对拥有和繁殖世界上最好的鸡的一种病态痴迷。

大流行的罪魁祸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对母鸡的异常癖好。

这位年轻的君主对一群具有异国情调的鸟类和野兽,充满了兴趣。

1842年,她收到了七只来自中国的“异国风情母鸡”。

女王和她的同胞以前从未见过如此“独特的”禽类。

这些优雅的远东家禽以其修长的双腿,细长的脖子和充满活力的赤褐色羽毛,与不列颠群岛的本土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女王竟对其着了迷。

于是,维多利亚女王为这些母鸡建造了一个奢侈鸡舍。

不用多久,这里面便充斥了来自上海等地的其他外来品种。

而她则经常会花数小时在那里喝茶休闲。

很快,这群母鸡们就开始繁殖了。

而女王则会将鸡蛋精心装饰,然后寄给欧洲各国的王室亲戚。

但是,后者似乎对英女王的这种异国情调感到不安。

所谓“上行下效”,女王的特殊爱好,很快在报纸的传播下传遍全英国。

而英国人则回应以热情,以效仿他们对君主的爱戴。

到1845年,各地的人们开始繁殖和交换价格高昂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各种鸡。

很快这股“母鸡热”,穿越大西洋来到了美国。

最终,在1849年,波士顿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家禽展览会。

超过一万名观众聚集在公共花园中,欣赏各种颜色、叫声形状的鸡。

正如一位当代评论员所说,这“确实是一场宏伟的展览”。

从波士顿那场展览开始,母鸡热渐渐蔓延到医生,律师,农民,商人和各种商人。

次年,在波士顿立即就进行了第二场演出,然后在纽约进行了全国演出。

在接下来的五年中,美国各地出现各种展览,所有展览都展出各种新奇且昂贵的外来鸡品种。

在以前,鸡蛋和鸡肉是如此低廉,以至于农场主们会忽略了将其记录为农场存货。

而现在家禽狂热者则发现自己在单个鸡蛋上花费就达到1美元,而买一对家禽则耗费120美元。

这个费用换算成今天的美元,分别相当于30美元和3600美元。

在母鸡热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种是健壮而蓬松的梵天母鸡。

它是“所有家禽之王”,它也是乔治·伯纳姆在1852年将其送给维多利亚女王的。

维多利亚女王对其爱不释手!

梵天母鸡

尽管“母鸡发烧”的重点是鸡的外在美感,但结果对美国经济板块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鸡越多,鸡肉、鸡蛋就越多,这意味着鸡由原来的“美感享受”,变成了“味觉享受”。

原本作为欣赏的鸟类,现在也被开发成了“昂贵”的食品。

可是,当物品变得不再稀有,它就不再变得昂贵。

到1855年,市场上已经充斥着“昂贵的鸡肉”,但是,大众对这份“稀有”并不感冒。

可是,那些花了大价钱从远东运来的鸡突然间在美国市场不再受追捧。

这导致了很多追逐母鸡热的人,赔光了身家。

因为他们出售的价格远远无法支付他们从异国运送过来的费用。

但是,这些卖不出去的家禽却让这些人变得无以适从。

“你不能摆脱这些鸟!”

正如伯纳姆(Borham)的书中所述,他在1855年写了一个心怀不满的鸡肉老板。

“试图卖掉它们是没有用的;你不能放弃它们;没有人会接受它们。你不能饿死它们,因为它们加重后会变得凶猛而危险,并会打倒最坚固的壁橱门。而且你不能杀死它们,因为它们像犀牛一样坚韧,像猫一样顽强地生活。”

尽管有些人为此苦苦挣扎,但一种妥善处置这些曾经的羽毛光鲜尤物的方法在悄悄流行:

“上海汤,烤上海小鸡,上海鸡,炖上海鸡,咖喱上海鸡...”

这让现在的我们,真是目瞪口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