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美诚险些崩溃!水谷隼出书回顾东京奥运会:混双大逆转不容易
相关推荐
-
包揽五金?国乒东京奥运主要对手有哪些?混双最为关键
2020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山东威海圆满结束,国乒总教练刘国梁表示,本次比赛锻炼价值很大,比赛目的已经达到,国乒选手也更加清楚未来的努力方向.面对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国乒的目标肯定是在男单.女单.混双. ...
-
国乒在东京奥运会上,最有可能丢掉的就是这枚金牌!
正文2858字,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有球迷提出了一个问题:"东京奥运会的5块乒乓球金牌,你认为中国队最有可能丢掉哪一块?". 我认为混双最有可能丢金,也就是说混双最难夺冠! 对于 ...
-
确认了!许昕刘诗雯确认进军东京奥运会,预测:小枣或身兼三项
根据国乒官网最新消息,中国乒乓球队确认许昕/刘诗雯的东京奥运混双资格,昕雯组合通过总决赛获得的奥运混双资格.此外,黄镇廷/杜凯琹.林昀儒/郑怡静等组合的奥运名额也已获得确认.而日本队,还未确认伊藤美诚 ...
-
国球|刘诗雯许昕誓夺奥运冠军,刘国梁力挺昕雯组合,伊藤美诚水谷隼最强对手
刘诗雯许昕誓夺奥运冠军,刘国梁力挺昕雯组合,伊藤美诚最强对手 随着超级黑马周启豪一黑到底,4-2战胜世界第一樊振东夺得男单冠军,2021年中国乒乓球队东京奥运会模拟赛落下帷幕.尽管国乒主力表现一般,尽 ...
-
东京奥运会混双项目中国队夺冠几率有多大?有哪些重要对手?
客观地说,从最近的新乡直通赛和南阳直通赛许昕和刘诗雯的表现来看,这对曾经叱咤乒坛的黄金组合,还没有达到历史最佳状态.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刘诗雯.很难要求一个刚刚伤病复出的三旬老将刘诗雯一下子就可以 ...
-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赛程出炉,5项冠军将会花落谁家?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首次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男单.女单.男双.女双4个小项,产生4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改制,男双和女双分别改为男团和女团,金牌数量不变,仍然是4枚 ...
-
伊藤美诚,很高兴看到你哭|东京奥运会|日本|日语|申友日语
东京奥运会首次加入了新项目:乒乓球混双赛制.以前的奥运会上放眼望去只有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可是东京奥运会加入了混双这个新项目,看似是为中国多填了一枚金牌,实则是将金牌收入自己囊中. 在7月26日的 ...
-
许昕谈东京奥运混双最大对手,这两对组合威胁最大!
本文1074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东京奥运会将于7月23号开幕,乒乓球项目的比赛7月24号开始.根据赛程,首度入选奥运会的混双项目,将最先产生金牌,混双金牌日是7月26号!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完整 ...
-
东奥会乒乓球比赛日程和规则敲定#谁为我国...
东奥乒乓球比赛时间及规则.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将于2021年7月24号到8月6号在东京体育馆展开.该赛程表还将根据情况开始调整. 第一金混双7月26日 周一 20:00-22:10 第二金女单7月2 ...
-
原创|刘诗雯手握世乒赛冠军,如果不让去奥运会单打,公平吗?
雷式直拍自发明以来,在全国宣传推广已有四五年的时间,得到中国乒乓球界广大球友的关注与喜爱.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曾三次光临雷式直拍研发地--郑州,对雷式直拍给予了赞扬与肯定,并对研发工作进行指导.乒协领 ...
-
伊藤美诚能否战胜孙颖莎和陈梦,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单和女双冠军?
伊藤美诚/水谷隼组合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击败刘诗雯/许昕组合,可以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伊藤美诚在赛前说过的大话已经实现了三分之一. 伊藤美诚 在奥运会开幕之前,伊藤美诚曾经放出豪言,要在东京奥 ...
-
热议!日本乒协开出1千万天价夺冠奖金,球迷坦言自我搞笑安慰
日前,日本乒乓球协会为激励男女球员在东京奥运会上能够拿到金牌再下血本,只要球员能够在奥运会上击败各路强敌拿到冠军,就将获得1000万日元的奖励,这一消息在乒坛引发了不小的言论效应.很多球迷都认为这是日 ...
-
国乒出征东京的名单引发热议,马琳这次恐怕要大忙特忙了
7月14日这份国乒出征东京奥运的名单,还是引发了热议. 一是在疫情背景下,国乒这份名单可谓是精简到了极致!连同翻译和队医,一共才15个人! 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多少人呢?我没有去查相关资料,但肯定要比1 ...
-
国乒也会失败!但每一次挫折后 我们都能凤凰涅槃
在备受关注的乒乓混双比赛决赛中,许昕/刘诗雯组合在先赢两局的情况下不敌日本水谷隼/伊藤美诚,无缘东京奥运乒乓球首金,中国乒乓队也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首次丢金. 这场比赛之前,廖秋云在女子举重55公 ...
-
水谷隼嘴是真贱,是日本选手中嘴最贱的,没有之一
水谷隼是日本队中年龄最大的,曾经被称为日本最富具天才的选手,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水谷隼参加混双和团体两个项目.水谷隼也是日本选手中嘴最贱的一个,不同于张本智和与伊藤美诚的单纯,水谷隼的言论呈现出前后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