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出逃后朱棣直奔皇宫,小官拦住他问了句话,最终成四朝宰相
相关推荐
-
话说宰相(07)杨溥:明代著名贤相,入阁22年,辅佐三位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宰相(07)杨溥:明代著名贤相,入阁22年,辅佐三位皇帝 余大中 杨溥(1372-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澹庵,谥文定.湖广石首县(今属湖北荆州)人.建文二年(1400年) ...
-
杨士奇入内阁43年,历五朝,受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的信任与重用
杨士奇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历尽生活的艰难,他嗜书如命,手不释卷,逆袭成为内阁首辅. 杨士奇在建文年间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被朱棣选入内阁,是明朝最早进入内阁的七位文臣之一,杨士奇从此在内阁 ...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人.明朝大臣.内阁首辅.政治家.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 ...
-
金幼孜:护送朱棣梓宫回京,辅佐朱高炽、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
金幼孜在建文年间考中进士,被朱棣选入内阁,备受朱棣器重,朱棣历次北征,金幼孜全都随行.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突然病逝于榆木川,金幼孜与杨荣等人一起商议,决定定秘不发丧,杨荣疾驰回京向太 ...
-
明朝的一位大臣,辅佐五位皇帝,开创“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 ...
-
朱棣遗诏之谜引出的思考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 在古代,一般而言,皇帝去世前都会留下传位遗诏,指定皇位继承人,即使在已经册立皇太子的情况下,太子即皇帝位也需要传位遗诏, ...
-
三杨内阁:三个和尚没水吃?这里有另外一个版本
文|<那些年>悦悦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儿歌.大致讲的是,三个有能力的人,若各自为政.互不配合.甚至互相推诿,就 ...
-
吏部尚书蹇义:被朱元璋看重,受朱棣、朱高炽信任,与夏原吉齐名
吏部尚书蹇义是明初五朝重臣,备受朱元璋赏识,多年随侍御前,被建文帝破格提拔为正三品吏部右侍郎,被朱棣提升为正二品吏部尚书,兼任詹事府詹事,同时受到朱棣和朱高炽信任,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与夏原吉齐名,辅 ...
-
杨荣:最受朱棣信任阁臣,帮朱高炽顺利即位,劝朱瞻基亲征朱高煦
杨荣能谋善断,才干突出,多次跟随朱棣北征,是最受朱棣信任的内阁大臣,深受朱棣倚重. 杨荣不仅才能出众,还很注重与皇帝合理.有效的沟通,当朱棣听信谗言,想处死夏原吉时,杨荣极力为夏原吉辩解. 当朱棣在榆 ...
-
在《大明风华》中,朱棣死后为什么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尸体?
有人问:在<大明风华>中,朱棣死后为什么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尸体? 要知道这是一部电视剧,并非真实的历史,这一段剧情其实是改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乃与公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