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从此建文帝只能被动挨打!
相关推荐
-
靖难之役朱允炆本有机会击败朱棣,但却因他的一句话最终丢掉江山
文/江南晚来客 "靖难之役"是明朝统治者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斗争的双方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是朱元璋的长孙,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早逝,朱元璋便让长孙朱允炆继承皇帝位, ...
-
靖难之役的转折点:朱棣与李景隆激战于白沟河,从此转守为攻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初一,曹国公李景隆统兵从德州北上,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统兵从真定北上,相约在白沟河会合,征讨燕王朱棣. 白沟河曾是宋辽两国边界,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这里镇守. 收到消 ...
-
靖难之役中,盛庸曾多次打败朱棣,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靖难之役是明朝的夺嫡之战,朱棣通过此役夺得皇位,成为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大肆屠杀,残忍至极,并创造了许多新词,如"诛十族" 和"瓜蔓抄"等 ...
-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何派李景隆对阵朱棣,后来李景隆为何投降朱棣
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长子,李文忠去世后,李景隆世袭了李文忠曹国公的爵位,这个时候仍然是朱元璋当皇帝,虽然朱元璋晚年弑杀了很多功臣,但是李景隆不仅没有受到迫害,反而被朱元璋不断升官,负责地方上练兵 ...
-
第19讲||大观堡第一任经理李王衡(一):我在大观堡为建文帝当膳夫,“靖难之役”前我就是建文帝最倚重的人。
大观堡<乐善堂章程>中写道:"堂中无须多人,雇火夫一名,经理四名--"智眉禅师临终前在<乐善堂章程·别碑>中又写道:"前首事杨依义.王履衢.李王衡 ...
-
第20讲||李王衡(二):李闻举是黄子澄的接班人,成为靖难后期的核心谋士,建文帝因此才到宁远亨屯出险!
大观堡的首届管事人的第四位叫李王衡,他与建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他在建文朝中担任的究竟是什么官职呢?把这个问题弄清了,就会明白建文帝为啥跑到宁远来当和尚了,更加坚信大观堡的智眉禅师就是正史上失踪的建文 ...
-
参与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是什么来历,为何朱棣北伐要攻打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也叫兀良哈三卫,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这是明朝对他们的称呼,朵颜三卫的前身是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以东及附近的蒙古部落,这些部落主要有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 一 ...
-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好的李景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的那么不堪?
朱元璋并没有看走眼,李景隆的军事能力并不弱.但是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大有"内奸"的嫌疑.笔者打算从李景隆的出身,他和朱棣的关系,以及靖难中的实际表现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聊一聊他究竟 ...
-
“靖难之役”是如何打的?为什么弱小的朱棣最终会“逆鳞”成功?
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靖难之役"是发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与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历时四年之久,最后以朱棣 ...
-
“靖难之役”,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发生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走向了一条多少人想走却不敢走的道路--谋反.朱棣是明太 ...
-
永乐大帝5出漠北,三犁虏庭,是靖难之役的遮羞布吗?
明成祖朱棣是个争议非常大的人,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天子守国门,五出漠北三犁虏庭,最后死在沙场,堪称皇帝之楷模. 不喜欢他的人,说他这个人残忍嗜杀,五出漠北基本上都是徒劳无功,空耗国力,目的不过是靖难之役的 ...
-
靖难之役
带你了解靖难之役 1.53万播放 00:59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1399年-1402年由朱棣发动的与建文帝夺取政权的战争,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棣因不满朱允炆和削藩政策,起兵反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