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近出版了一本引人关注的书——《源头:出生前九个月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Origins: How the Nine Months Before Birth Shape the Rest of Our Lives)。书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多吃鱼是否会提高孩子智力,多大压力有益于未出生的宝宝等等。(压力太大不好,但压力太小也不好。某医生的研究表明:有些生活惬意宁静的孕妇询问她该如何做,才能给安安静静呆在子宫里的宝宝增加点健康压力。)然后,就在去年10月,英国一项广为人知的研究表明:怀孕期间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事实上,相比于滴酒不沾的妈妈,稍微喝点酒的父母生出的孩子反而要略微聪明一点。你也许会认为,这条新证据会挑战我们在饮酒与怀孕问题上一刀切的态度——近乎虔诚的热情,但也可能喝酒对孩子实际上没多大影响。
提供“真知灼见”的书不胜枚举:《神奇大脑:用游戏、活动等开发孩子智力》(Amazing Minds: The Science of Nurturing Your Child’s Developing Mind with Games, Activities and More);《如何培养灵气十足的孩子:培养奔放、敏感、睿智、持之以恒及精力充沛孩子父母必备》(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 A Guide for Parents Whose Child Is More Intense, Sensitive, Perceptive, Persistent, Energetic);《培育全面型孩子:如何培养自主型稳靠孩子(无忧虑之虞)》(Free-Range Kids: How to Raise Safe, Self-Reliant Kids (Without Going Nuts with Worry)。这些书(以及无数类似的书)都声称可以培养出健康、有教养的孩子,每个障碍、每段就寝时间以及每次发脾气,均可像学校的考试那样加以把握。
当然,有时理想的环境实际上并不理想。就拿部分现代家长乐此不疲地培养孩子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来说吧。《纽约时报》近日登载了一篇名为《宝宝知道:脏东西对身体有好处》(Babies Know: A Little Dirt Is Good for You)的文章,针对的就是这样一些家长:坚持进屋必须脱鞋、必须随时洗手、不许孩子乘地铁以及随身携带小瓶消毒剂等。文章写得底气不足。很显然,从理性的科学观点说,的确存在过分讲究卫生的事;事实证明,孩子要有免疫力,还得接触点脏东西,而且在操场上高兴啃着棍子、全身脏兮兮的孩子,似乎比那些全身干干净净、完美无缺的孩子身体要好。我喜欢这个说法,原因在于这也许是描述过度呵护这个难题的最好比喻,而这种呵护压根就起不到任何保护。
家庭作业给家长们提供了干涉或者说全面介入的另一个绝佳机会。我还记得我妈妈在楼上隐约对我喊“作业做完了吗?”,但我不记得她曾挽起袖子,和我一起为一个越南计划剪稻田图片,或监督我读了多少页《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一位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她七岁大的儿子就读于纽约某顶级私立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他写一篇小品文——根据其“生活阅历”理解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未选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中的诗句:“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吾径择其荒者往)。当然,由于她七岁儿子的“生活阅历”还拓展得不够全面,这个问题实际上要求家长亲自动笔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