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未来养活100亿人的农业育种技术,全文翻译,值得收藏!
相关推荐
-
The Crop Journal│首都师范大学马力耕课题组发表小麦生物学研究策略和进展的综述文章
小麦是一种在全球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世界上约3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90亿.为了确保未来的全球粮食安全,必须大幅提高小麦产量.而利用传统育种技术继续提高小麦产量已 ...
-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傅向东* 刘倩 李振声 张爱民 凌宏清 童依平 刘志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受限于普通小麦 ...
-
机器学习在下一代育种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中的应用和趋势
本文总结了下一代测序的最新进展以及表型技术在基因组学辅助育种中对自然变异的利用和靶基因鉴定的作用,植物表型资讯介绍如下: 农作物是加工业的主要食物来源和原材料.作物生产和粮食消费之间的平衡不断受到作物 ...
-
我国农作物基因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农作物基因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6-04 04:38 光明日报北京6月3日电 记者杨舒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十三五"期间我 ...
-
育种5G时代,未来已来
这意味着全球农业和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 品种改良和栽培.生产技术的提升是保障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作物产量的提高有50%来自品种的改良. 但栽培.生产技术对作物产量的提升作用仍受限于作物的品种特 ...
-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6-22 09:21 现代花生是在10000至5000年前"创造"出来的.当时两个二倍体祖先偶然相遇,变成四倍体.当驯化的花生走遍世界各 ...
-
专访|杨万能教授: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助力作物表型组学协同创新
本访谈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资助 专访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助力作物表型组学协同创新--<智慧农科(中英文)期刊专访编委杨万能 ...
-
Genome Biology | 一种新的遗传设计揭示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机制
2021年5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发表了题为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heterosis utilizati ...
-
Cell 高彩霞组综述基因编辑在作物改良的应用,全文翻译,值得收藏
2021年2月12日,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高彩霞组发表题为"Genome engineering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future a ...
-
Nature Genetics|华大基因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科研人员共同揭示莴苣的驯化历史:从杂草到心爱的蔬菜已有6000年的历史
莴苣(Lactuca sativ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蔬菜作物. 栽培的莴苣 被认为是从L. serriola驯化的. 然而,其起源和驯化历史仍有待阐明. 在这里,我们对包括主要生菜作物类型和野生近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