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中秋望月,写下一首《折桂令·中秋》,成为元代最经典的中秋散曲之一(该文内还有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相关推荐
-
折桂令中秋赏析
<折桂令·中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
-
张养浩中秋望月,写下一首折桂令,成为元代最经典的中秋散曲之一
中秋诗词,公认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第一,胡仔表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这话得到了后世很多人的认可.其实中秋诗词,除了苏轼这首知名度极高的作品外,还有很多 ...
-
白居易中秋望月写下一个千古名句,成为唐代最经典的中秋佳句之一
明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承载了很多情感,比如,明月常常承载着作者思乡怀人的感情,李白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是人人都能背诵的,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q ...
-
白居易中秋望月在《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写下一个千古名句,成为唐代最经典的中秋佳句之一
明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承载了很多情感,比如,明月常常承载着作者思乡怀人的感情,李白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是人人都能背诵的,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q ...
-
作者人品低劣,却写下一首唐诗,句句在理堪称经典,被纳入教科书
前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我国关于思乡心切的一首名诗,这首诗曾经叶触动了不少人的内心.我们小的时候一直都在向往远方,但是等我们长大之后,为了成功而不断在外打拼 ...
-
张九龄深夜望月,写下一首传世名作,让月亮寄托了思念,千古流传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的知己,可同醉,可解忧,可寄相思.潇洒飘逸的李白是旷达的诗仙,也是落魄的文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时候他只愿独饮花间,与月同醉.沦为阶下囚的李后主心 ...
-
杨万里在家中望月,突发奇想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令人赞叹不已
综观我国古典诗歌史,历代诗人似乎都对月情有独钟,创作出许多意境优美.千古传诵的咏月诗歌.不过由于诗人想象和心境的不同,月的形象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包括它所蕴含的意境也有着多样性.如李白<古 ...
-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数百年前,年近60岁的张养浩来到了潼关,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
-
那年寒露,杜甫望月思念弟弟,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人人皆知
寒露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17个,本来是每年农历九月,国历十月,由于今年闰四月,寒露便紧随中秋而至.24节气中有两个"露",一为"白露",二为"寒露 ...
-
苏轼5年间写下3首中秋词,从最美好的中秋祝福到最凄凉的中秋感叹
1076年的中秋,是苏轼到达密州做官的第2年.为了能离胞弟苏辙更近一点,苏轼主动要求到密州做官. 然而这一年的中秋,41岁的苏轼与胞弟分别已经7年了,这一年中秋他们仍然未能团聚.中秋佳节,苏轼面对一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