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到底是养生还是要命?这回一次说清楚了!

倪海厦:精通其它【命、相、卜、山】四项。 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目开业于佛罗里达州,2000年~2003年年底间,曾任职佛罗里达州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委员,职掌所有医师鉴定资格 、更新执照 、 医师再教育计划等相关业务。曾治好许多西医认为不治之病,深获美国人民及州政府肯定,常被病患称为最后的希望「the last hope」。传闻倪医师去世,但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倪医师本人也不辟谣,有人推测可能是为了更静心的撰写“地纪”工作。

导语:以前,很多人常说少喝一点酒对身体有好处,比如“喝酒对脑血管有好处”,可以活血化瘀、加速血流、避免栓塞等等,甚至不少人拿每天喝点酒当做一种养生。

看看我们中西医是怎么说的:

酒乃火中精。饮之必发鼓症

刘纯在《短命条辩》里说:“酒乃火中精。饮之必发鼓症。”

太医刘纯为了研究白酒是不是伤害了人体的每个器官。曾经做过如此的试验。他让医官们从犯人中挑选年龄不同的从来不喝酒的30个犯人,分为三组,每组10人。每天强迫这30个犯人,喝半升的65%的白酒。

第一组:年龄在20岁左右。

第二组:年龄在40岁左右。

第三组:年龄在60岁左右。

结果在一年之内,各组陆续出现了如下症状:

第一组:出现了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的下降。

第二组:出现了心悸,可能就是现代病名心肌病。

第三组:出现了水鼓,也就是现代病名肝硬化腹水。

这个试验说明,白酒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其首先侵害的器官也是不同的。

完全可以使用喝姜糖水的办法,去代替酒精的御寒作用。或者口含闽姜片,闽姜片是姜糖水的浓缩物,是福建渔民喜爱的御寒小食品。

小儿经常用酒精擦身降温,也会得肝硬化。

详情请看:明代太医刘纯以囚试医的传奇故事

最近世界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刚刚发了一篇涉及多国结果的“饮酒”研究,也验证了刘纯的试验:

这篇纳入样本量近60万人的研究,对于过去争论的“酒精对心血管是好还是坏”的问题,以及过去的各种误解,比如“喝酒对血管有好处”,它都给出了解答……这次终于说清楚了!

卒中:导致卒中发生率明显提高

研究如图所示,所有的计数点都在虚线之上,虚线1.0代表的是每周摄入酒精量在0-25g的情况下的本底值。也就是说,喝酒就提高卒中风险!

心血管疾病:心衰等疾病全都增加

很多人觉得喝酒是不是对心血管有好处?

研究如图所示,心衰发生率是随着酒量上涨的,没有什么“适量喝点”没事的说法,不攻自破。另外,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到每周200g酒精就会升高了。

除了上述几种心血管疾病,其他心血管疾病与酒精的关系如上图,基本上也是多喝多死。大致上来说,每周摄入超过200g酒精,就别提什么“心血管好处”了。

致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

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中做出了一个统计——3.5%的癌症是由酒精造成的,同时每30个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一个是酒精造成。

另一些研究人员用队列研究的方式验证了和饮酒有关的癌症的种类,发现大量饮酒的受试者(每天大于3次)相比于不饮酒的人,更容易罹患五种癌症:上消化道/呼吸道癌症、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肿瘤以及黑色素瘤。

对于癌症来说,那可就没有最低摄入量了——喝一点也提高患癌风险!!

全因死亡率:直线上升

研究发现,每周摄入酒精超过350g,全因死亡风险直接一飞冲天……

研究如图所示,男左女右,纵坐标是预期失去的寿命数,图中可见在喝酒短寿这件事上,男性比女性减得还厉害些。

绿色线是每周摄入酒精量大于350g的作死组的预期减寿情况,越年轻的饮酒者越受影响,40岁的饮酒者每周摄入量超350g,预期寿命减少接近5年。

“适量喝点”组,每周摄入200-350g这个区间,预期寿命减少近2年。

“少喝点”组,每周摄入量在100-200g,依然会对预期寿命产生影响。

其实,每周350g酒精,也不算豪饮。一周7天,平均每天50g,差不多就是两罐500mL装的啤酒的酒精含量。

这些人尤其不要喝酒!

1. 肝炎病患者:酒精会抑制和毒害肝功能。

2.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酒精摄入过量会使血管扩张,血压升高等。

3. 痔疮患者: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4. 眼病患者:如近视眼、青光眼等。

5. 尿路结石患者:啤酒含可促使尿路结石发生的钙、草酸及鸟核苷酸等成分。

6. 妊娠期妇女:孕妇饮酒过量可能会引起胎儿畸形和流产等。

7. 哺乳期妇女:酒精会进入乳汁,不利宝宝健康。

8. 痛风患者:酒精本身就是引发痛风的高风险因素。

9. 骨质疏松患者:酒精会抑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

10.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会加重病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看完了这些,你还敢不敢喝酒了?


文章来源:1、刘弘章, 刘浡. 刘太医谈养生:三分治七分养[J]. 200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