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22)
相关推荐
-
消化与排泄的小肠、大肠、膀胱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 ...
-
【中医基础】(16)什么是人体之“小肠”呢?小肠主液。化物出焉。
大家好,感恩大家准时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习中医文化.那么今天这一节,将为大家分享的是六腑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它的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五味所入,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黄帝内经中五味所入,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1),肺为咳,肝为语(2),脾为吞(3),肾为欠为嚏(4),胃为气逆为 ...
-
大肠与小肠,功能各不同 大...
大肠与小肠,功能各不同 大肠叫白肠,血运较少,主要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维生素,又称大肠主津. 小肠血运丰富,又叫红肠,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所以有小肠主液之说. 大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 ...
-
小肠的作用有哪些
人体有很多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说胃能够消化食物.脾能够存气等等,大肠小肠作为人体部位中的一种,同样是有它一定的功能的,这些功能对人体起着决定性的重要,如果大肠和小肠出现问题的话,会导致 ...
-
『黄帝内经』全文翻译 22. 黄帝内经上卷 素问篇 痹论篇第二十二
[本章要点] 一.论述了风寒湿三邪杂合伤人是痹病的主要成因.由于感受风寒湿三邪的轻重有别,以及邪气侵犯的部位和体质的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病症. 二. 痹病分类1.从原因分类风胜--行痹 寒胜--痛 ...
-
黄帝内经解读(22)
[原文] 容色(1)见上下左右,各在(2)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3)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2:阴阳平衡是谓圣度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2:阴阳平衡是谓圣度 鸿蒙开启见天地,人生初始明事理.上下四方六合间,大象无形大音希.只可意会不可言,心有宇宙通玄机.文以载道非常道,盲人摸象不自知. 九宫八卦九重 ...
-
自我康疗22:解读《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
自我康疗22:解读<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 宇宙自然生态系统的五脏六腑在哪里?又是怎样进行着有无相生的循环运动?按照大道文化"天人相应"的观点,这个天道玄机就藏在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22《四气调神大论 》第八讲
综艺大观园推荐搜索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22<四气调神大论 >第八讲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 ...
-
纪录片《黄帝内经》22 绝妙的辨证(上)
纪录片《黄帝内经》22 绝妙的辨证(上)
-
《黄帝内经》脾胃(22)秋季艾灸健脾胃
生金须培土 补肺须健脾 ● 秋季处在夏火冬水之间,人与自然阴阳转换之时,故24 节气中有"秋分"一气,寓意天地之中阴阳各半.夏冬之分.因此,随着夏去秋来.酷暑渐去,人体养生保健的重 ...
-
2020年6月22日,金日光教授论钱老说的《黄帝内经》里最难理解的营卫气大循环顺序及其当代科学语境的...
作者:金日光教授 小编:许栋松 种太阳 新月合唱团;章中锦 各位领导,各位中西医网友们,朋友们,您们好! 昨天我给大家说了钱老对五行学说看法的前后变化情况.钱老常说<內经>里有两大部分最难 ...
-
22年了,不能忘!
有些人.有些事 不能忘 也不敢忘 22年前的今天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 清晨5时45分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 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 导弹划破漆黑的夜空 几声惊天的巨响 大使馆顷刻间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