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小,我要来转转(一)
当今中国有一句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日前的出行却让我另有一番感概。此前一直犹豫要不要来苏州开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还是来苏州参加第十七届高校影视学会的年会。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次会上我见到了久违的前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洪民生老师!还有他的夫人、中国传媒大学朱羽君教授。朱老师在这次年会荣获终身成就奖,可喜可贺!更值得高兴的是二老还认得我,我们聊起了那些年那些事。
2004年我从业界转到学界,调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遵家父之命去拜访他的师妹、暨大退休教师杨淑萍。在杨老师家里,她给打开的一本相册让我惊呆了:竟然是她的学生朱老师年轻时的照片,一位英姿飒爽的志愿军女战士,而这位湘妹子的男朋友就是洪台,一个帅帅的小鲜肉!二老当年的颜值绝对爆表,而且有哪个年代特有的纯真和朴实。哈哈!这个世界真是太小了。

美好的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到更早的年代。那时我还在湛江电视台工作,刚退休的洪台来到我台指导。洪台是电视大家,他创办和领导了春晚的黄金年代,他还是一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作为年轻记者的我斗胆请他为我的第一本书《记者的世界》题写书名和作序,没想到洪台欣然答应。
洪民生老师在序言中写道:
想往已久的湛江,1994年春天终于成行,面对长长的海湾,蓝天白云,忙碌的人群,朝气蓬勃,给人的感受是湛江不仅美,而且充满开拓的生机。几天活动,我交了不少朋友,谭天就是其中一位,正好碰上我主编的电视专栏《经济时空》开播,在交谈中,我第一印象是他思路敏捷,很想干一番事业。
谭天在他自己的代序中有几句话,讲的很不错:他说:“我不要求每一篇文章写得比上一篇好,但力求与上一篇有所不同;或结构形式,或风格笔调,尝试用散文笔调写评论,用蒙太奇写通讯……做各种写作的实验,我觉得探索比成功更有乐趣”,“好文章要用“心”去写,笔尖流出的不是墨水而是情感,要让读者走进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这种有个性的语言,体现了他这本文集的特点。

洪台不仅给我的书题名作序,在与我台业务骨干座谈时还给我们许多启示,他说当今中国电视正由以制作为中心转向以策划为中心。我听了之后十分兴奋,我不是有大量策划实践和成功案例吗?何不写一部《电视策划学》?但难题是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我能否驾驭得了一部专著?再说谁来资助我出版呢?尔后又一次机会来了,我的论文《中国电视呼唤名记者——兼论电视记者的角色定位》荣获《电视研究》主办的全国优秀电视论文征文一等奖。在北京领奖时我认识了央视研究室主任王甫博士,于是在他的帮助和央视的资助下,我出版了第一部专著《电视策划学》(2001)。我转到学界后,在此基础上我编写了教材《电视节目策划实务》(2011)。


湛江一别就是二十多年,我再也没有见过洪台。在此次年会上我的《电视节目策划实务》(第二版2015)荣获一等奖,但更令人惊喜的是见到了给我研究动力和写作灵感的洪台。已经退休的我让我想起洪台序言中的一句话:“我虽然干了大半辈子电视,但经常感到仍然站在起跑线上,渴望冲刺。”渴望冲刺,说得太好了!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我,又何尝不是?这就是传承的力量!衷心祝愿二老健康长寿,开开心心!感谢高校影视学会,感恩命运的安排,让我感觉这次来对了:世界那么小,我要来转转。
“世界那么小,我要来转转”,还有许多故事,你们要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