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对我国的文明带来哪些改变?
相关推荐
-
朱汉民:宋代书院的“师道”精神
作者:朱汉民 来源:<学习时报>(2021年9月3日 第6版) 唐宋变革之际,儒家士大夫崛起并进一步强化自己作为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他们不仅主导和推动唐宋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同时还希望在山 ...
-
论“道统”
文 / 烽火台 道统的简单含义,就是用于统治国家和社会的正统思想.道统这个词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确认政权的合法性.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无数,但道统的传承的 ...
-
《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番外:威武唐军之装备篇
大唐,那了得!中华帝国的巅峰.说实话,我挺喜欢唐朝,这倒不是说穿越啥的,这里边儿俩原因:一个是唐诗.但凡是咱中国人,打小儿甚至从识字儿开始,谁不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
-
《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番外(二):威武唐军之行军篇
府兵们集结完毕,领取了作战装备,接下来就是颁布军令和军纪.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唐律严苛,军纪也同样严明,说几个必死项: 泄露军机,处死 战时逃逸,处死 失期未到,处死 谎报军情,处死 兵器铠甲人 ...
-
《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番外(三):威武唐军之扎营篇
经过半天行军(千万别以为古代军队行军一走走一天,到天黑的时候随便找个地方临时扎营,如果这么做那叫找死.大军行动基本上只走半天,剩下的半天时间全部用来安营扎寨):大军到达斥候预先侦察好的适合扎营地点. ...
-
《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番外(四):威武唐军之作战篇
部队宿营,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该出发啦! 按照唐军的鼓角制度,在每天寅时(凌晨5点)和酉时(日落时分),都要击鼓3通和吹号角3叠(一通鼓330声:一叠号角12声),鼓声和号角声交替. 大军在外时,第 ...
-
《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番外之玄武门之变(一)
公元626年,是为大唐武德九年. 如果这一年来个"悲催大唐"人物评选,大唐皇帝李渊说自己是第二,估计没人好意思在他面前争第一.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因为在这一年-- 1.时年6 ...
-
澶渊之盟,才是安史之乱最终的结局
安史之乱,被称为我国整个帝制时代的转折点.从此,中原王朝在地方叛乱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内部整顿,已无暇顾及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而这一漫长的转身至澶渊之盟得以完成.这一年后,辽宋实现了百年和平. 从安史之乱 ...
-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30万岁币换来百年和平到底值不值?
经过长达25年的战争后,北宋和辽国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份盟约虽然被后世很多人所不齿,但是对于当时的北宋而言,却意义重大.毫无疑问,30万岁币换来百年的和平,简直太值了! 一场双方都心虚的议和 ...
-
澶渊之盟后,辽国为何再也不进攻北宋,不是不想而是被北宋拖垮了
1004年,辽国太后和皇帝亲率大军进攻北宋,在寇准的建议下北宋皇帝宋真宗亲征,最后两国打了个平手.1005年,辽国和北宋签订和约,由于是在澶渊郡签订的,所以叫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之后,两国百年间几乎 ...
-
澶渊之盟:花钱买和平,到底值不值?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公元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围绕这个盟约,人们争论了上千年.有人骂宋真宗赵恒胆小懦弱,在军事明明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