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的来历

2015-03-05 17:19:42 来源: 聊城新闻网综合

  阳谷城东四十里处有座土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他就是武松打虎地——景阳冈。

  据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原是一条绵延几十里的丘岭,能叫上名来的就有九岭十八堌堆。其中最大最高的是东沙堌堆和西沙堌堆,而这两者之首,又数东沙堌堆。这东沙堌堆就是景阳冈的前身。

  当时,这地方还少有人烟。常年杂草丛生,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是野兽经常出没之地,飞禽时常栖息之所。丘岭外,河流纵横,水波荡漾,若站在最高处,能隔河望见水泊梁山。

  有一年秋季,这里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大河满,小河溢,平地一片汪洋,真是天连水,水连天。后来邻近的张秋镇大堤,又屡次决口,洪水大涨,迫使这一带的黎民百姓,都不得不搬到这座最大最高的东沙崮堆上来住。人们站在堌堆之上,眼望着自己的房屋一座座被水泡倒,庄稼淹的没了影,一个个叫苦连天,实在令人心酸。

  当时,皇帝一听到这里遭到如此严重的水灾,便派宰相李谷亲临阳谷,指挥修复阳谷到张秋的大堤以除水患,解救百姓。

  李谷率十万人马,坐船赶到这里,便不分昼夜的干将起来。他们人挑船装,一口气挖去了九岭十七堌堆,终于将大堤修好,治服了洪水,使东沙堌堆上的黎民百姓得以脱险,而他却积劳过度,病倒了。

  皇帝看了李谷带病呈来的奏折,心里真是又高兴又惋惜。高兴的是,李谷治水有方,爱民如子,终于把大堤修好;惋惜的是,这一国家栋梁之才,竟累成重疾,命在旦夕。他为了褒奖李谷和十万将士的治水功勋,探视李谷的病情,便由京城起驾,从大运河乘龙船来到张秋镇。尔后,他又由当地官员护送,亲子登临东沙堌堆,欲给李谷贺功行赏,不料李谷已呜呼哀哉了。皇帝见黎民百姓不肯离开这就他们出水灾的功臣,一个个披麻戴孝,哭祭于李谷灵前的景象,心中也甚为感动。遂顺从民意,将李谷的尸体头朝北脚朝南,葬于东沙崮堆之上,并赐御碑一块,立在墓旁,碑文写道:

  李谷学禹居山冈,

  脚登大堤面朝阳。

  亲手绘下好风景,

  万人歌唱李宰相。

  立碑卧地根基重,

  世世有人祭灵堂。

  宫廷均识英气在,

  名流千古万人扬。

  当地的黎民百姓,为了纪念李谷宰相,纷纷提议要把东沙堌堆重新题名。大家想了许多名字,均不甚满意。后有一人细观碑上的题诗,头三句尾字倒念,感到“景阳冈”三字很有气势,一经提出,大家无不表示赞同,从此这东沙堌堆就改名为“景阳冈”了。

  后来,在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径景阳冈,遇一猛虎。他凭借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量,赤手空拳将猛虎打死,为民除了一害,自此传为佳话。由此景阳冈也随之名扬天下了。

责任编辑:杨翠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