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脉•智囊全集•083•兵智部(6)

(0)

相关推荐

  • 岑彭:得陇望蜀的大迂回走位之王 | 云台宿将

    这哥儿们生的伟大,死的奇诡.那么大一个征南大将军,居然死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刺客手上,找谁说理去啊?他本是新朝的县太爷,曾和刘秀的大哥刘縯硬扛,不敌后出降,幸得刘縯怜他是个尽职之人,义释之,让其转作汉臣, ...

  • 得陇望蜀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刘秀在平定陇西隗纯后,即积极准备攻蜀.经过艰巨的战争,巴蜀终于为东汉统一. 双方的部署 巴蜀四面险阻,北有巴山,东有三峡,自成天地,易守难政.陇右隗氏败灭后,东汉军进攻蜀 ...

  • 齐军为何会走入绝地,最后多亏“老马识途”才逃出生天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成为齐国第16任国君,并得到管仲.鲍叔牙等人辅佐,国力日益强盛,被各诸侯国奉为盟主,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当时的华夏大地南有楚,北有戎,西有狄,此皆中国之忧,盟主之责也.因 ...

  • 读通鉴(147)光武帝以少胜多灭百万赤眉军

    读通鉴(147)光武帝布局灭赤眉 注:光武帝用了两年时间,逐步将势力扩大,成为天下最厉害的一支力量.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公元27年 春,正月,甲子,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惭于受任无功, ...

  • 《光武中兴》之二十五:公孙述据益州

    王莽时,茂陵人公孙述任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汉兵兴起,公孙述自封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更始帝定都长安以后,公孙述打退了更始派来的益州刺史张忠,自立为蜀王.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夏,四月,公孙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一)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 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像刘邦一样,世代免除老家的赋税). 吴汉等拔朐(音:区,连云港北 ...

  • 中华文脉•智囊全集•087•兵智部(10)

    861.孔镛 [原文] 阿溪者,贵州清平卫部苗也.桀骜多智,雄视诸苗.有养子曰"阿剌",膂力绝伦,被甲三袭,运二丈矛,跃地而起,辄三.五丈.两人谋勇相资,横行夷落.近苗之弱者,岁分 ...

  • 《智囊》兵智·兵智部总序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差之暴 ...

  • 国学经典 《智囊全集》:第一部 上智 深谋远虑

    第一部 上智 深谋远虑 [原文] 谋之不远,是用大简:人我迭居①,吉凶环转:老成借筹,宁深毋浅.集"远犹". [注释] ①迭居:指地位轮替. [译文] 谋略不够深远,就会轻率肤浅: ...

  • 《智囊全集--第八部 兵智 2》翻译_冯梦龙

    831.吕蒙 马隆 [原文] 吕蒙既领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据上流,乃外倍修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 ...

  • 《智囊》杂智·杂智部总序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 ...

  • 《智囊》闺智·闺智部总序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冯子曰:语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其然,岂其然乎?夫祥麟虽祥,不能搏鼠:文凤虽文,不能攫兔.世有申生,孝己之行,才竟何居焉?成周圣善,首推邑姜①,孔子称 ...

  • 《智囊》兵智·运筹帷幄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①,借其前旌②.青山绿水,画本分明.集"武案". [注释] ①鉴彼覆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②前旌:前人的旌旗,指前人的 ...

  • 《智囊》兵智·兵不厌诈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道取其平,兵不厌诡①.实虚虚实,疑神疑鬼.彼暗我明,我生彼死.出奇无穷,莫知所以.集"诡道". [注释] ①道取其平,兵不厌诡:为人之道要平和,而用兵却不能拒绝诡诈. [ ...

  • 《智囊》兵智·制胜有道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危事无恒①,方随病设.躁或胜寒,静或胜热.动②于九天,入于九渊.风雨在手③,百战无前.集"制胜". [注释] ①恒:常. ②动:发动. ③风雨在手:传说神龙能兴风雨,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