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学生欲弃医从文以文言文自荐,虚词太多,我来给他润色润色

近现代有许多弃医从文者,其中不乏一些大文豪,比如我们熟悉的鲁迅、郭沫若、冰心、郁达夫等,“医者治身,文者治心”,大凡弃医从文的人,都怀有“兼济天下”的大志。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中,文学已经被边缘化,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学理工科,以便于将来好找工作,但也有个别文化爱好者,仍然不舍此志。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一名医学系学生准备转学文学,用文言文写了一篇自荐信,递给该校文学院院长洪治纲,因此上了新闻。

洪院长看后很是感慨,“今有医学院之后生,欲转我院,投书敝室之门隙。其情之真,意之切,让老夫慨叹良久!”

洪院长点评道,“虽然雕琢痕迹很明显,但是感情很充沛,文采也很好,作为大一的学生,中文系学生有一半写不出来这样的文字。”

笔者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不揣浅陋,欲为此生一润颜色!

01

先来解释一下这封信的大意:

第一段落:钦哉,即钦佩的意思。不佞,是不才的意思,谦词。这名学生说,他们家世代行医,常怀悬壶济世之心。

他认为,医学之道,上追神农氏,下循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之辈,全部都是以百姓之心为己心的人。至于像经史子集,在于步往圣之后尘,作为立心之本。他幼年就爱好文学,初中开始写现代文,高中写的诗词曲赋不下百余首,得到语文老师的称赞!数年之间,去图书馆看书不下千回。至于“不知夕霞之胥漫于天,而寒声之浸渐者矣”,应该是指他的人生正要像晚霞满天的时候,却不知寒冷骤至!

第二段落:高中毕业,他准备进入文学院,结果父母不准,于是,文学之火被浇灭了。然而,他不喜欢学医,终日怏怏不乐,而且看到血就晕,因此过得很悲催!

第三段落:《诗经》上说:“美人笑起来多么美呀!美目流盼”,又说“所谓的美人,在水一方”,我对于文章,就像君子对于美人一样,身虽然没到那里,但心早就飞往那里去了。

第四段落:“横渠四句”是指北宋大文豪张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是陕西省眉县横渠镇人,人称“横渠先生”。

德高望重的“大人”可以斡旋天地,救济万物,这个“道”难道式微了吗?如今推销商品之风日盛,天理人道不存,悲哀啊!我准备以微弱之力来挽救这种不正之风,差不多可以使孔孟之道回归正轨,因此才来改学文学,“川流归海是小德,化育万物是大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五段落至结束:主要讲事养父母,修身和平天下的道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中引用了尚书、老子、孟子的经典名句。最后说,他准备再考研究生,一来报答老师,二来安抚父母。

文言虚词不是文言文的标志,只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如果使用太多,反而掩盖了主要句子的成分,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历史上有许多信札表章方面的经典名篇,比如《谏逐客书》、《丘迟与陈伯之书》、《出师表》等,都是言简意赅,词情俱佳。这篇文言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虚词太多;

比如:钦哉、於戏、也与等。

2,用词欠妥;

开头没有称呼,少了礼数,古代学生见到老师都要叩头行礼,即使写信也要写顿首、拜上,“钦哉”,相当于一个发语词,这是诗赋中才有的句式。冲龄,多用于皇帝幼年,普通人应该用垂髫、束发等词。

3,堆砌辞藻;

你写信给院长,准备从医学系转到文学系,应该重点说明这个事情,引经据典的意义在于说明弃医从学的重要性,而不是为了堆砌辞藻;堆砌辞藻主要在辞赋文体上。

4,没有署名;

按照书信格式,结束时应该署名,这封信从头至尾都没有写信人的名字,让院长不知道你是谁。可能他在信封上写了名字的。

02

笔者根据这封信的意思给他润色润色:

不才或者学生XXX拜上XXX先生:

顿首!

不才家族世代悬壶,故素怀泽被四方之心。窃以为圣贤之学,在于立心;歧黄之道,在于治身,此犹治标与治本之别也!“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此所以弃医而从文者也。

不才幼而好文,初中始属文,高中作诗词曲赋,不下百余,每得先生赞许。自以为鸿鹄高翔,焉知却遭铩羽!逮乎秋闱已毕,欲学文学,奈何高堂不允,其志遂灭。及学医,余见血而头晕,持刀而股战,终日颓丧,虚度光阴耳!

诗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余之于文,犹君子之于美人,不胜心向往之。

“横渠四句”之意,未尝一日而废;兼济天下之心,未尝一日而夺。夫今日之人,重宝货,贱质朴,毁天理,纵人欲,不才欲以抔土以塞溃川,杯水以浇烈焰,庶几匡正厥失,使孔孟之道存焉!是故欲以文章宽慰颓废,教化戾俗,此拳拳之心,惟天可鉴!

不才以鄙陋愚钝,久沐先生英风,欲入绛账受教,又恐不获俯允,故不揣冒昧,敢致片言,投书门下,静候佳音!

学生XXX顿首再拜!

你们觉得怎么样?欢迎点评。

现在许多大学的教授能赏析、教授文言文,但未必能写文言文,致使这门延续了几千年的古代书面文体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白话文固然容易理解,但是不如文言文精炼短悍,表情达意也不能完全媲美文言文,如果古代文献全部用白话文写就,你想想要用多少纸?阅读起来又有多麻烦?保存到今天又要占多大面积?别的不说,就说二十四史如果白话文写的话,恐怕你15年都读不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0)

相关推荐

  • 发现骈体文:重铸汉语文章的风骨和颜值

    △ 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是以古文(散体文)的面貌出现的:其实,他们大多数也都是骈体文的大家:弱化骈体文的文学史,是不真实的文学史,没有反映出汉语创作的实质.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暴露出当代语文教育 ...

  •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唐翼明先生《论语新诠》读后感

    唐翼明先生的<论语新诠>新近由岳麓书社出版.拜读之后,深为佩服.这是一部十分优秀的讲解<论语>的佳作,可供学术界.大学生与民众作为学习<论语>的入门书和进一步研究的 ...

  • 穿越回古代不会文言文可咋办?不用担心,老祖宗也说白话文!

    你是不是曾经想过这样一件事:如果有一天穿越回古代,不会文言文可怎么办?完全没法交流呀!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因为咱们的老祖先也不是张口就是"之乎者也",他们平日里交流也说白话文 ...

  • 学霸都是清单控!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 举例!拿走不谢~

    如果问你,高中语文那一部分比较重要,有人说是作文,有人说是现代文阅读,但有一部分同样重要--文言文阅读!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 ...

  • “弃医从文”四误读

    <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此变化就是常说的"弃医从文".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对 ...

  • 七大“弃医从文”的文豪,中国占了几近一半

    <文学家的存在意义> 尘世间大大小小的野兽们有充分的余暇去自相残杀,或者去经验那茫然而不是真实的实存, 作家和艺术家为他们创造善与美, 是为了把人类从兽性中拯救出来. 是我们,使这棵树和那 ...

  • 【文论长廓】鲁迅弃医从文的心理诠释 | 孙德喜

    在鲁迅的一生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事莫过于弃医从文.因而,对于这个伟大的转折的探讨和研究,理所当然历来受到鲁迅研究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和重视.而人们探讨最多的大约有两点:一是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时就与同学 ...

  • [132]伤医事件想到了弃医从文的大家

    惊悉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界知名专家学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陈仲伟主任惨遭伤害,全国广大口腔工作者无不感到震惊与痛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发布官方消息:5月5日下午17时20分许,刚刚办完退休手续的我院口腔科主 ...

  • 六层楼:“产科吴彦祖”弃医从文?

    问诊.问答两不误 从研究生到刚毕业的那几年里,六层楼曾毫无悬念地过了一段妇产科大夫的生活,如他所说:"同学要么考博,要么找一家三甲医院工作."这就是一名医学生再常规不过的人生规划. ...

  • 《深冬里的绿色》 文/红衣欲弃||诵/虹

    沐兰之香拙兰香逸远,无风蝶自来 深冬里的绿色 文/红衣欲弃||诵/虹 刮过一次比一次锋利的寒风 下过一场比一场洁白的飞雪 万物肃杀  诸生潜藏 可是啊 就是有那么一抹一抹的绿意 依旧秀丽 无论是故乡在 ...

  • 《北国冬季的神奇》 文/红衣欲弃||诵/虹

    沐兰之香拙兰香逸远,无风蝶自来 北国冬季的神奇 文/红衣欲弃||诵/虹 不到北国 不知道什么是冬天 什么是严寒 天空中的水蒸气化身为雪 流动的水凝涩 五彩斑斓的世界变为无边的银色 冬来了 冬来了 它是 ...

  • 《春日里的一场雪》文:红衣欲弃|| 诵:花开半夏

    沐兰之香幽兰香溢远,花开蝶自来 春日里的一场雪 ――写在梨花飘飘的时节 文:红衣欲弃|| 诵:半夏 编辑:花开半夏 春 越来越热情 越来越活泼 梅花送走了寒风 迎春花迎来了杨柳的婀娜 迎来粉粉的桃花 ...

  • 女孩,我为什么劝你弃“工”从“文”

    女孩,我为什么劝你弃“工”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