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5)乱国君子坏榜样
相关推荐
-
君子的立身之道
君子的立身之道 <道德经>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温柔敦厚,是君子的立身之道. 拥有了厚道,人生之路便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南帝"段智 ...
-
#明朝开国功臣#明朝开国之后,对于为了打...
明朝开国之后,对于为了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勋贵给予了高规格的封赏.洪武三年年底,朱元璋一次性封了6位公爵,28位侯爵,2位伯爵.此后又陆续封了为数不少的功臣.那么这些人中有多少人得到善终?有多少人爵位 ...
-
《资治通鉴》名句摘编·卷2
《资治通鉴》名句摘编&#183;卷2
-
战国四君子中,为何说三个假君子,只有信陵君是真君子?
战国四君子,是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除春申君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广交宾客.收养数千门客,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成 ...
-
文化茶座◎跟我读莫言之:学习莫言“坏”榜样
学习莫言"坏"榜样 文/刘兆华 建军节之际,"双拥"更见成效.身边的军人也亲切起来,文艺团体和军队的联谊也多起来.突然就记起,关于军人的一句歌词和全国人民的一个 ...
-
读通鉴(140)直谏之臣易得,忧国之士难寻
读通鉴(140)直谏之臣易得,忧国之士难寻 解读:一个组织是靠共同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若上下争利,则必然有利分不足,叛起于内的情况.魏国的皇帝把汉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传承不当,认为股肱之臣没有权限,而天 ...
-
读通鉴(169)天人之理既绝,大乱将作
读通鉴(169)天人之理既绝,大乱将作 元康二年壬子,公元292年 春,二月,己酉,老杨太后卒于金墉城.这时,太后尚有侍御十余人,贾皇后全都夺走,绝膳八日而卒.贾皇后恐怕太后有灵,或会诉冤于先帝,于是 ...
-
读通鉴(170)贾皇后的后宫迷乱
读通鉴(170)优势习惯共同体 哈耶克说: "道德规范,尤其是我们的财产.自由和公正制度,并不是人的理性创造,而是由文化进化赋予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第二秉性.理智的人倾向于过高估计理智,认为运用 ...
-
读通鉴(186)坏得让人绝望
读通鉴(186)坏得彻底坏到让人绝望 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 春,正月,甲子,赦天下.改元. 正月初二,太后诏归政于帝(19岁),开始不再称制.二月二十二日,太后梁氏崩. 三月,车驾徙幸北宫. 甲 ...
-
读通鉴(139)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
读通鉴(139)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 王夫之说:当伪儒之初起也,匡衡.贡禹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兴明堂辟雍,仿周官饰学校于衰淫之世:孔光继起为伪儒之魁,而刘歆诸人鼓吹以播其淫响.而且经术之变 ...
-
读通鉴(77)家里的事就是国家的事,所以叫家国
读通鉴(77)区别对待 注:儒家学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纲目,修身以齐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都听不进道理,只会按自己相像中的样子去追求.景帝当皇帝之后,一堆家事难断,公私纠缠.家国情怀,就 ...
-
读通鉴(38)韩非愤而秦国献策,李牧前线被赵国杀害
读通鉴(38)韩非死于献策,李牧死于不败,荆轲死于刺秦 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 赵人伐燕,取狸阳.赵兵还没有回国,秦国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讨伐赵国,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酀. ...
-
读通鉴(30)秦国和赵国赌国运的长平之战
读通鉴(30)秦赵赌国运的长平之战 注:国家之间需要威德共济,单纯济德,对方不会有感恩之心,反而觉得你软弱,一味示威,打怕他们,然后再施德这是秦国的策略.乐毅攻下齐国,仅剩下两座城,乐毅是做了大量减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