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辞不浮须达意——《论语》悟读【409】

言辞不浮须达意,处世不虚总诚心。

《论语》第十五篇第四十章:

【原文】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 “修辞,只求达意便可。”

【悟读】

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

天下之至言也。

语自苏轼《策略第一》。大意是:有需要表达的意思则说,意思表达完毕则止,如此之言是天下最充实的话。

儒学极其重视言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

言辞须达意。“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夸夸而谈,空话连篇,言不及义”,言语之大病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夫子一向主张文质并重,但夫子更反对浮华之辞藻。他认为,达意是言语的主要目的,语言先要把意思表达清楚,才能进一步修饰,如果只注重辞藻的华丽,就是本末倒置了。

“辞”,始见甲骨文,会意字,由表示整理的“乱”和表示刑罚的“辛”组成,本义是诉讼,引申为诉讼时的言辞;后来解释为一般的言辞或文辞,也引申为一种文学体裁;“达”,表达达到,也有“尽”的意思。

对于本章“辞达”的解读,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是外交辞令,奉使传命,力求正确传达,不得使人曲解;一种观点认为是言辞表达即语言的口头形式,不以富丽为工,朱注采此说;一种观点认为是夫子“尚质”的文学思想,是语言的书面形式。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言说,“辞”最重要的功能是表达使用者的内心想法。从认识论角度看,“辞”须“达”到的不外两个世界,其一客观存在,即物质世界;其二主观存在,即意识世界;从认识到表达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物到意,从意到言。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东方文化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得意忘形”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为言不能尽意,庄子《齐物论》中指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0)

相关推荐

  • 《小窗幽记》:一言可以纳福,一语也能招祸

    一. 一言可以纳福,一语也能招祸. 言辞是人类高于其他生物的一个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很多时候却不能发挥正面作用,甚至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老话常说:"祸从口出",就是指一个人不知道言语 ...

  • 学会清扫心灵的尘埃,做一个更好的聪明人‖文/朱铭怡

    学会清扫心灵的尘埃,做一个更好的聪明人 很久之前,我在知乎上面看到这样一段话:为人处世,学会说话很重要,可是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却总是在说完之后觉得欠妥后悔自己当时那样说. 自古以来,人类就是一种高智商 ...

  • 《局限性》

    作者:郜晓霞 群友行道发信息:"道可道,非恒道.我一直理解为:如果用言辞表达万事万物的规律,必须是永恒不变的.但现存翻译中,一个也找不到这样翻译的." 我秒回:" 如果这 ...

  • 【第255期】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3章》何为“仁者其言也讱”?

    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3章>何为"仁者其言也讱"?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音rèn)."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四十)

    一.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40 子曰:"辞,达而已矣." 二.释 解  老师说:"在位君子行使职责和使命必依赖于文辞政令的清晰简明和精确达义的表述,这样才能使君道 ...

  • 言语和行为

    一切都是"语言",语言给我们的感官加上外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思考. 语言能打造出很多梦幻的世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世界中,生活在我们自己和别人的言语中,也当然天然地把语言当做我们判断的 ...

  • 言行须重信和慎——《论语》悟读【346】

    言行须重信慎,修心谨记平与和.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惭愧),则为之也难." [译文] 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他实践起来一定很困 ...

  • 厚葬薄葬须以礼——《论语》悟读【258】

    厚葬薄葬,还须以礼.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章: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 ...

  • 一切言行须在礼——《论语》悟读【234】

    一切言行须在礼:九差十错只无仪. <论语>第十篇第二章: [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温和而快乐)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中正而诚恳)如也.君在,踧踖(踧cù踖jí,恭敬而不安 ...

  • 逝者如斯须淡然——《论语》悟读【218】

    人生变幻无穷已,逝者如斯须淡然. <论语>第九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流逝的像河水一样流 ...

  • 尊师重教还须礼——《论语》悟读【151】

    求学问道重在诚,尊师重教还须礼. <论语>第七篇第七章: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凡是自己主动给我送上点见面薄礼的 ...

  • 尽美还须求尽善——《论语》悟读【63】

    决定一部作品的地位的,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的内在价值--雨果 <论语>第三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子谓<韶>(传说是舜时乐舞名):"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

  • 变与不变须务本——《论语》悟读【39】

    红尘美丑总变幻,变与不变须务本. <论语>第二篇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张问:"十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可知也?"子 ...

  • 庄敬孝慈须躬行——《论语》悟读【36】

    亲贤远小国有兴,庄敬孝慈须躬行. <论语>第二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统治人民,使其服从自己)敬忠以劝(勉励),如之何?"子曰:"临(引申为 ...

  • 人生好恶须重察——《论语》悟读【397】

    依道而行,不偏不倚. <论语>第十五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一切现象,当被认为是恶的就会被厌恶,对此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