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学校不能弄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教育”

(0)

相关推荐

  • 凌宗伟:组织文化,看不见的手

    [异史氏曰]昨天在翻阅E.Mark Hanson的<教育行政与组织行为>一书时,看到关于组织文化的有关论述,其中有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组织文化是由成员之间共享的信念.希望.价值 ...

  • 虹野:“学会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背后教育理念之商榷

    虹野:"学会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背后教育理念之商榷 文/虹野 近日,在深圳召开的技术峰会上,一位官员说:"大家从最近的形势也看到基础研究对深圳.对中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

  • 虹野:一张小纸条提出了两个教育难题

    虹野:一张小纸条提出了两个教育难题 文/虹野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近日,国家电网某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一张写有上述内容的&quo ...

  • 虹野:没有有素质的人,素质教育如何进行?

    虹野:没有有素质的人,素质教育如何进行? 文/虹野 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先验性概念,但同时更多的作为一个愿景,其落实需要研究者们去构建.可惜的是几十年下来,素质教育的研究走入了两个误区,使得素质教育迟迟无 ...

  • 虹野:不要认为留学就能摆脱应试教育

    虹野:不要认为留学就能摆脱应试教育 文/虹野 昨日看到搜狐大咖赵刚的一篇文章<2017年中国留美学生就业白皮书:惊爆"裸归"内幕>,文中谈及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业的现象, ...

  • 虹野:家长微信群的喧嚣,是教育资源分配焦虑的镜像

    不少班主任和教师大都会把这种现象归因为家长个人素质低劣,甚至发起倡议,呼吁家长不要在微信群过多发布和教师.学生无关的信息,以期望家长微信群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而事实上,无论教师如何声 ...

  • 虹野:是学生成就了学校,还是学校成就了学生?

    虹野:是学生成就了学校,还是学校成就了学生? 文/虹野 在<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这本书中,看到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在1966年克尔曼报告中,认为"学校之间资源分配的差异,只能说明学 ...

  • 虹野:学校为谁培养孩子?

    虹野:学校为谁培养孩子? 文/虹野 现在教育问题重重,各有诉求,家长有家长的观点,学校有学校的培养目标.家长诉求不一,学校的培养目标却是非常明确的. 有的家长希望通过学校学习能够让孩子考入到一个好的大 ...

  • 虹野:学校教“知识”父母教“做人”的隔裂

    学校教"知识"父母教"做人"的隔裂 文/虹野 近期写了几篇小文,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回复,有些挂断年让人为现存的某些教育观担忧不已.如在谈成都理工大学某研究生虐狗被 ...

  • 虹野:网络和手机为何一直都是学校的“眼中钉”?

    网络和手机为何一直都是学校的"眼中钉"? 文/虹野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现在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空间和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之中.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