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到底被谁害死的?
相关推荐
-
原创,伟人、圣人、祖师、要人系列谈(之二十三)
河南人在两晋中的历史地位. 二.东晋王朝的帝王与主要文臣武将,大多数还是从河南走出去的. (一)东晋自晋元帝司马睿建国共历11帝,前后103年. 东晋之皇帝除过建国的晋元帝司马睿而外,其他10帝依次是 ...
-
《世说新语》品鉴之我谈(三):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权臣篇
<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此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往往聊聊数语就将魏晋风 ...
-
[煮酒论史]最幽默的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一句话“逗笑”文武百官
文图/历史百家汇 2021-08-27 11:31 东晋朝廷,虽然偏安东南一隅,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从皇帝到丞相,再到文武百官,都具有幽默风趣的天分.比如," ...
-
汝颍多奇士“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伯仁究竟何方神圣?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 周顗少有重名,神彩秀彻.弱冠,袭父爵武城侯,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 八王之乱后,司马睿初镇江左,请周顗 ...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来自哪个典故,你怎么看这个典故?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是一句著名的千古谚语,充满懊悔与痛心.谚语彰显的智慧与情感,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如今我们也常会引用此典故来表情达意. "我不杀伯仁,伯 ...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其中的伯仁是谁,又为何被杀?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句话,但却不一定了解其中典故. 对此,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伯仁是谁?他又为何被杀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疑问,一起来回顾下这个 ...
-
周伯仁,你活该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突然之间,大祸临头. 有人向皇帝进言,王氏一族杀个鸡犬不留. 这是最无本万利的表忠心的方式,用别人的血,为自己的使徒铺路. 王导姓王,也在诛杀之列,他虽然职位司空,其实并没有实权.就因为堂兄王敦起兵造 ...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究竟是怎样一个典故
一个谚语通常都带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典故.故事的背后总有一些发人深省的道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 ...
-
中国历代名医图传之六十三 滑伯仁
滑伯仁(公元一三零四年-一三八六年)名寿,別号撄宁生,原籍许州襄城(今河南襄城)人,后随祖父迁居仪真(今江苏仪徴),又迁余姚(今浙江余姚).他自幼警敏,好学能诗,学医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名医王居中,学 ...
-
元代名医滑伯仁行医故事
滑寿,字伯仁,晚号樱宁生,生于十四世纪三十年代,辞世于明朝洪武年间,享年70多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名气的医学家.他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后迁仪真(今江苏仪征)和余姚(今浙江余姚).自幼习儒学, ...
-
由“伯仁”到“博仁”
文:博仁 宇鹏 洛玮 老聂 看到中考语文题后,两班娃满眼的兴奋与遗憾:天哪,为啥不是我们去考啊? 他们不是有病,因为他们发现,要考的课外文言文他们都学过! 我们以人物为中心,讲了一年的<世说&g ...
-
明文伯仁《杨季静小像》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
明文伯仁<杨季静小像>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明代文伯仁存世最早的纪年画作.作于1526年(嘉靖五年)的<杨季静小像>是文伯仁24岁时的作品,可能是他存世最早的纪年画作,也是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