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拍摄的三峡:盖洛

1865年,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Edgar Geil)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伊尔斯顿(Doylestown)。1890年,他从拉斐特学院毕业后曾当过几年宣讲福音书的传道师。1896年后,他开始了全球旅行生涯。1902年12月至1903年3月,盖洛第一次途经日本来到中国。他从上海乘船溯江而上沿途游历并考察了长江流域,包括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此次行程6000多公里,历时99天。1904年,他将考察内容写进《Yankee on the Yangtze(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一书出版。后面关于三峡的插图,均选自他的这本书。

盖洛先生

《 A YANKEEON THE YANGTZE(扬子江上的美国人)》封面

1902年12月24日正午时分,经过枝江白洋。由于大雾,盖洛所乘的船不能快速行驶。下午,雾没有完全散开,盖洛的船到了宜都下游。他在日记中写道:“浓雾消散后,我们开足马力,直奔宜昌,到达时正好是下午5点。港口停泊着无数的当地船只。高高的江岸上,一栋栋洋房鳞次栉比。”

1902年12月25日(圣诞节)上午11点,盖洛到中国长老会教堂参加弥撒仪式。天主教堂里人山人海,许多人站在门外。参加弥撒仪式的人多达四百余人,绝大多数都是基督徒。盖洛认为这是苏格兰传教使团在宜昌获得了巨大成功,专门为他们拍了下面这张合影。

宜昌的苏格兰传教士们

宜昌天主教传教使团的住所

盖洛对宜昌磨基山很感兴趣。他在《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一书中写道:“对岸那金字塔似的大山(磨基山)十分壮丽,同样使人印象深刻。据说那里住着些邪恶的精灵,为了以往的恩恩怨怨,会越过大河,伤害这座城市,并破坏这里的商业活动。为了镇住那些邪恶的妖怪,抵消它们的不良影响,富商们联合达官贵人,捐赠了大笔款项,在东山上修建了一座三层寺庙。这座寺庙面对金字塔似的大山,当恶鬼蹦出来时,就会将它们截住,扔回水里去。”书中所说“东山上的寺庙”,就是宜昌东山寺。

盖洛了解到,宜昌地名的来源是“宜于生财、昌盛繁荣”,当时宜昌常住人口有3万多人,流动人口约有2千多人。接连两天,他到宜昌城内外观光,拍下了宜昌城郊农民干活、海关附近的墓地、街头有求必应的神树、宜昌府衙、宜昌孔庙、天然塔龛台里的恶神、塔下的尼姑……

水牛犁田

宜昌附近人力耕田

宜昌附近墓地

这棵宜昌街边的神树挂满了标牌,标牌上写着:有求必应

化缘的道士

宜昌府衙

宜昌孔庙

宜昌方尖塔前的尼姑

宜昌天然塔龛台可怕的神灵

1902年12月27日(冬月二十八)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盖洛所乘的兵船向三峡出发。在徐徐的江风中,船只航行十分缓慢。三个小时后,宜昌才消失在盖洛的视野之外。

在三峡中行程,盖洛记载在日记中。笔者将其节选如下。

正午时分,我们到了宜昌峡谷的入口处。那些垂直的悬崖绝壁,足有800英尺高。……自从离开了奇境般的新西兰,我从未见过任何地方的悬崖峭壁这么雄伟,这么神奇。峭壁上方,一只雄鹰正朝着高处的巢穴展翅飞翔,整个场景神秘而浪漫。宜昌峡谷的地名也充满诗情画意,第一段叫“黄猫峡”,第二段名“明月峡”。

下午两点过后,我们通过宜昌峡谷,进入了花岗岩的国度。

……

人们还把黄牛庙的所在地指给我们看。传说那菩萨和母牛犊刚进入山谷,江水就奔流而下,冲开了一条全新的河道。所有的美丽传说都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那些由洪水和田地所引起的动人故事。每逢夏天,这里的江水总要上涨到五十多英尺。

从宜昌出发,沿途尽是美丽的画卷壮观的景色和雄伟的山峰。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在画布上再现那绚丽多彩的日落,没有任何语言能描述沿江那些峡谷和湍流的壮丽景致。有一个地方,悬崖峭壁从水边拔起,形成一堵高达2000英尺的坚固墙壁在另一个地方,这些峭壁直指4000英尺高的天际。地球上有些悬崖比这里更大,有些山峰比这里更高,但都没有这样的雄奇和壮美。这儿的整体景观完美无暇,这儿的山水风光令我神魂颠倒。当我们的船只掠过狂野的急流时,湍急的漩涡随时能把我们尽数吞没,但这样的危险反而越发增添了这儿的魅力。当我们进入大山深处幽暗神秘的空地,看到异教徒在负罪感的驱使下兴建的庙宇时,这种魅力便显得更加令人震撼。这些庙宇是用来保护那些擅闯幽暗处所的凡人,免遭鬼怪的伤害。在空舲滩的入口处有一块巨石,一艘德国轮船就沉没在它的旁边。那艘船在触礁20分钟之内便永远消失在洪流下的黑暗江水中了。船上有30位传教士,但却只有一个外国人,即船长本人被淹死。

……

当我们终于到了新滩之后,由于水流湍急,危险性很大,我的护送官陈强反对我继续留在船上。我决定上岸行走,同时拍几张照片。那位心地善良的官员个头不高,但对于我的安危却十分关注,所以为了不使他担心,我还是上岸步行了。途中我拍摄了一座三层宝塔,塔名叫“白骨塔”。陪伴我的一个兵勇说,那是为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即那些淹死在新滩急流中的人们兴建的。因为,没有尘世的朋友来为他们安顿灵魂。塔的一侧有座孤坟,里面所埋的那个可怜人也是在企图越过急流时丧命的。他的尸骨将留在这里,直到某个好心人出钱将其迁回到故乡。

中国人对于在扬子江上救生有些稀奇古怪的观念。在新滩村的家茶馆里,我们正吃着油饼,保甲船的船长走了进来。我向他打听那座为穷人修建的白骨塔一事。他说,从水里打捞一具尸体,会得到皇上800文铜钱的奖赏。以前是救上一个活人给800文铜钱,要是死了的话则给400文。不过,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做很不合算。于是,便倒了过来。现在,保甲救上一个活人是400文,打捞个死人则是800文。这样,如果一个人被救出后死了,就可以有400文铜钱去安葬他。这的确非常有趣。保甲船上的另一个水手进步解释道:“死者需要埋葬费,活人不需要!”这就是天朝人的逻辑推理。先把人淹死,之后再打捞上来,岂不更加划算!后来我还发现,保甲员如果弄湿了衣服,就能得到400文的奖赏;否则,就只能得到200文。

……

我们继续上行,穿过美不胜收的三角地段,眼前出现的,就是令人叫绝的“洩滩”。

盖洛在三峡的摄影,在书中插图并不多。但是,每一张都很珍贵,有收藏价值。

下面这张是盖洛在空舲滩下拍照:万仞绝壁耸立,悬崖陡峭如门锁大江,横卧江心的大珠“对我来”,令行船无不望而生畏!几只小船停泊在庙河小村下游,等待着过滩。这就是空舲滩,这就是因滩得名的空舲峡(盖洛在插图中误为“牛肝峡”)。

扬子江上的空舲峡(作者在原书中误为牛肝峡)

盖洛过空舲滩时,上岸走了走(书中没有记载)。盖洛将空舲滩江边的道观“清江阁”进行了拍照,而且把这张照片插入在书中。

崆岭滩道观清江阁

新滩古镇东的三层白骨塔。盖洛在《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中讲述了白骨塔的作用,介绍了打捞江中浮尸的朝廷奖赏。这种塔,专门装殓新滩被淹死人的白骨,在峡江里还有多处,都是为了安顿溺亡的孤魂而建。

新滩白骨塔

在新滩,盖洛为两个路边休息的尼姑拍照。这两个尼姑,沿江上行,一直要走到万县去。从宜昌到万县有数百里,虽有沿江古道,却崎岖难行,而且盗匪出没。想想都难。

新滩附近,两个尼姑正在去万县的路上

数十名纤夫通过长长的纤绳,正拉着盖洛一行所乘船只过险滩。盖洛在书中写道:“那纤绳由竹子做成,比起其他国家的绳索,更加坚固,也更加轻便。在扬子江上游,所有的船只都用这种双线搓成的竹绳。在一家店里销售的竹绳,信手拈来就有20英里长。而更长的竹绳正浸泡在石灰水中。至于麻绳,我估计这三艘船所载的麻绳,如果拉成一根直线,足够沿赤道给地球绕上两圈。”

纤夫拉着盖洛一行的炮船上滩

盖洛搭乘的炮船上挂着美国国旗,后面跟着护卫的红船

护卫盖洛一行的红船在峡江中

巫峡入口的巴东官渡口峡谷

货船在急流中上行

不知什么原因,盖洛先生对洩滩至奉节没有写进《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一书里。但对于万县与重庆,他有较多描述。下面引用盖洛的几张照片。

万县的官员苏先生

万县的传教士查先生

泰勒布道的万县教堂内景

盖洛搭乘的挂着美国国旗的船,停泊在重庆

盖洛先生不仅爱三峡美景,也酷爱中华大地的锦秀河山。他是当时唯一一个拍摄五岳的西方学者,笔者将在《老照片》中给以介绍。

2021年6月24日,于武昌阅马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