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补气方案,每一个气虚的人都应该会用

现在,什么样的人越来越多?气虚体质的人!!!

人一气虚,身体的动力不足,体内的湿气就无法代谢出去;湿气代谢不出去,再加上外来的湿气,就又会围困阳气,使气更加虚弱。

所以,气虚和湿气,一个是狼,一个是狈,它们搅合在一起,你就倒霉了!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虚,是否湿气重呢?

辨别气虚,有一个明显的指征——肥胖,通常伴有“蝴蝶袖”,腰上、肚子都吊着软软的肉,一运动就出虚汗。

气虚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这些东西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

而且,气是人体的动力,动力不足,人就会变得心虚胆小,不爱说话,不爱运动,整天没精打采,说起话来,总是怯声怯气。

很多朋友都感觉:身体特别沉重,没有精力,总是睡不醒,大便不成形……这些都是有湿的表现。

湿气再稍重一点,人常常会表现出“水肿”的样子,比如眼皮肿,小腿肿,有时候肚子里会有咕噜咕噜的声音。

最后还会化为痰湿,跟气虚一样,在小肚子上堆出一层软软的肉。

如果是单纯的气虚或重湿,大家都好辨别,但两者夹杂在一起,有的人对气虚湿重的感受就不明显了。

这时,我们就要看一下自己的舌头。中医认为,舌胖苔白,多气虚有湿。

气虚湿重的人,他的舌苔覆盖整个舌面,看不到舌质,齿痕明显,小肚子很有可能是鼓起来的,软软的。

气虚湿重舌

如果你的舌头也呈现出上面一样的状态,就要注重补气祛湿了。

01

健脾、补气、祛湿

三者不可偏废

无论是气虚,还是湿气重,都在于你的脾胃出了问题。

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弱了,运化不了,久而久之,正气得不到补充,还会源源不断地生出湿气,反过来又拖累脾胃。

所以,在补气祛湿的同时,一定要着重做好健脾。

健脾,可仁推荐大家一个不用花钱的方法,那就是室内也能做的运动——八段锦。

首推大家八段锦的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个动作能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它不单单能加强脾胃的运化,让五脏六腑都“活力满满”,还能打通上、中、下三焦,使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杨硕诚老师讲授八段锦)

此外,气虚湿重的人,平时还可以做一道“四神糙米粥”。这里的四神指的是:山药、芡实、茯苓、莲子。

山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神农本草经》

芡实:“补脾阳,祛湿气且能益肾;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神水。”《本草新编》

茯苓:“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书》

莲子:“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玉楸药解》

四种药材组合与糙米一起熬粥,可让脾运化得更好,同时赶跑湿气,让我们的心绪安宁下来,且对肺肾也有好处。

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们磨成粉,再按照1:1:1:1的比例搭配,准备好四神粉。

四神米粥:

原料:四神粉1~2勺,糙米适量

做法:将糙米提前一个晚上浸泡,加入1~2勺的四神粉,然后一起熬粥,待粥熟后,既可食用。(备注:如果是电饭煲预约熬粥,四神粉可以提前一起与糙米浸泡。)

不过,如果没时间运动,或者闲煮粥太麻烦的伙伴们,不妨泡一杯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日常保健方——南芪薏仁茶。

点击图片购买

此茶方由11种药食同源的本草组成,精心配伍而成,十分精妙。

02

脾胃好了

湿才不易卷土重来

这个茶方以南芪、薏仁为君药。

南芪,其实是五指毛桃的根,与北芪(黄芪)有相似的作用,对我们身体需要的“气”特别有益。

岭南人,尤其是广东人,常常用它来煲鸡汤、猪骨汤,泡水喝,有香香的椰子味。

除了南芪之外,它还配伍了山药、麦芽、甘草、白扁豆、白茅根、玉竹等五味本草。

它们共同作用,慢慢固护好我们的脾胃。

要知道,脾胃好了,湿就不容易卷土重来,正气才补得进去。

03

让脾气运行更通畅

紧接着,邓老用到了薏仁。

薏仁,味甘淡,性降而渗,利水。

《本草新编》中记载,“薏仁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所以,那些你体内的湿气,薏仁都能轻松对付。

与此同时,茶方中还加入了茯苓、橘皮。

茯苓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肾经,不伤正气。

用茯苓磨粉,加上大枣,枸杞熬粥(若不怕药味可以加上几片当归),每天喝上一碗,脾胃舒服了,湿气也被压得死死的。

茯苓的好兄弟——橘皮,也就是中医中的陈皮。

它能够让脾气的运行更通畅。

正气足了,湿气少了,也反过来给脾胃加满了油,除了锈,运作起来自然就顺畅了。

04

让气血运行不费力

到了这里,剩下最后一步了,就是清除气虚有湿久了产生的血瘀和表虚。

对此,君药南芪虽能发挥一部分作用,但还是需要鲜白茅根、葛根两味本草的配合。

中医认为,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

所以,鲜白茅根除了之前说的对脾有益之外,它还擅长对付血瘀。

《神农本草经》中说它:“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葛根,可以把补进身体内的脾气输送到心、肺,帮助水谷精微化生成气血。

这11味本草,先抓脾胃大头,再御气对付湿,又能应对血瘀和表虚,对身体实在是太友好!

05

喝了之后,

有力气了,也不水肿了

它里面虽然有11味本草,但口感却一点也不苦涩,还带着些椰香味~

点击图片购买

上午9-10点总是容易困,很是乏力。早上刚到办公室的时候,就泡上一杯,一天都是轻盈的;

下午茶时间,泡上一杯,从此告别满脸油光。

晚上加班疲累,脸上泛黄,你也可以泡上一杯,恢复精神状态,让工作更有效率。

有的人喝了一周,就觉得改善很大,舌苔齿痕少了,有力气了,不水肿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