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内守,封藏

“内守”一词,《经》凡三见。一者为《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二者见《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三者乃《素问·解精微论》:“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以上或言养生,或言治病。养生贵在“守神”,治病则须“守精”。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封藏”一词,《经》有二见。一者为《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二者为《素问·五常政大论》:“流衍之纪,是谓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封藏之职,于人归于肾,于时归于冬。封藏则精贮,精盛则寿长。
完整版点此查看

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