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九)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4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4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八)
真武汤也是治疗头晕眩,上重下轻,好象要摔倒在地上一样.真武汤是温中除寒的,所以,真武汤会用到附子,附子属热药. 我们来看真武汤这个方剂组成: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朮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右五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0)
伤寒论第76条辨"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大多是发汗发太过了,所以喝水少少与之就好了:喝太多了,胃没有办法把水消化掉:水会停在中焦,肺气就没有办法下降.正常的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一)
伤寒论第76条辨:"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过后,或者是用吐法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二)
豆豉的药性是苦,辛,凉的,归肺经和胃经,主要功效就是解表除烦,但是豆豉的解表比起桂枝要弱得多了,只是说它有发表这功效而已,还有宣发郁热,临床上常会用到外感表证,由于豆豉发汗解表的力量比较平稳,所以,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三)
伤寒论第77条辨: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发汗,被攻了以后,感觉烦热,胸中窒者就是呼吸呼不过来,就是栀子豉汤. 病人如果有表证,不管他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或者是太阳温病,给他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四)
只要出现了一个心烦,腹满,还有卧起不安,腹满的时候,有实证和虚证.如果是实证,就是我们前面学的承气汤证,前面讲得不够详细,后面进入阳明篇,就会详细介绍承气汤.虚证,那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实证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
伤寒论第十五条辩,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张仲景在伤寒金匮里立法:第一原则,有表证时不可攻里.张仲景讲的汗.吐.下.和有表证的时候,就是刚开始感冒,病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