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认可,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给儿子报了一个暑期游泳班,十来个零基础的孩子,学了没几天,彼此逐渐拉开差距。

有一个妈妈特别着急,每天课后都会拉着教练总结孩子一节课的表现,言语中却常常带着不满:

“换气也不会,蹬腿动作又不规范,这孩子,怎么那么笨?!”

教练试图安抚:“他还是有进步的!”

却不料,妈妈一听这话,毫不留情地将孩子打回原形:“教练你别夸他,一夸他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对他严厉一点,他才会进步……”

身边人来人往,孩子常常被妈妈说得很不开心,皱眉低头玩弄自己的脚趾,任由妈妈继续发表言论。

想起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一句话: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对于孩子而言,每学习一个新技能,都是他们在陌生领域面对自己的一次大挑战。孩子内心会不安、发怯,他们遇到困难会有退缩……这个时候,其实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帮助和安慰的时候,听到一个鼓励的声音,还是听到一个斥责的声音,将会对他们的心理意识影响产生巨大差异。

被鼓励的孩子,滋生强大的内心气场,变得有信心去迎面所有挑战,反之,孩子陷入困顿自卑中,越来越无法表现自己。

而无疑,能够在父母鼓励和认可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鼓励,“丑小鸭”也能变“白天鹅”

这两天在看综艺节目的时候,无意中被喜剧演员杨迪向父母下跪谢恩的举动深受感动:父母的鼓励,是孩子一生骄傲的资本。

《青春环游记》中,杨迪面对父母讲出了深藏内心的感恩之情。他感恩父母在他从小到大的成长路上,始终用鼓励式的教育,激励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每一次,当他无论想做什么,父母总是用支持的态度,一句“好”、一句“棒”鼓励他,让他始终觉得自己很优秀……

说着说着,杨迪双眼含泪,跪在了父母面前。

杨迪的父母上前搀起孩子,不断告诉他:儿子,没什么,这是我们做父母应该做的,只要你喜欢,我们都支持!

杨迪其貌不扬,也没有浑厚的家庭背景支撑他带着资源出场,可就是这样一个放在群众堆里都不屑令人多看一眼的小伙子,居然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出道,逐渐从一个素人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笑星。

荧屏下,舞台上,你总能被他发自骨子里的幽默细胞而感染,在他的身上,你能够感受到一种不被刻意锤炼出来的自信,坦然、自然、坚定。

都说父母的态度里,藏着孩子的世界观。

杨迪的这份乐观与坚定,与父母从小给予他的鼓励式教育离不开。一个从小被父母宠爱的孩子,他的内心富足,才拥有足够的自信去去迎面复杂的社会。

否定,再优秀的孩子也会一事无成

当杨迪深情表白父母,动情下跪之际,我看到一个特别动容的镜头:现场所有的人在惊呼,并且,每一个人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段平常无奇的感恩告白,会让这么多人深深触动?

事实上,有太多的人在父母的苛责里被一路否定着成长,那种得不到肯定的痛苦记忆,锥心一般,成为心底最不能触碰的疼痛。

我们那么渴望拥有像杨迪父母那样理想的双亲。这些旁观者的眼泪里,有为杨迪与父母之间的感动而流,也为自己从小得不到的肯定感到伤心。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得不到父母认可是一种怎样的体会?

有一位网友匿名回答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他说:

因为从小不被认可,成长以后的他,一个人在外,无论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他都不会想到打电话回家;

因为从小不被认可,他从小想逃离家,长大后也不愿意回家;

因为从小不被认可,他内心无比孤独,始终感觉世界上只有一个人;

因为从小不被认可,他对人的期望值无比低,还没有接近,就做好了被人背叛的准备

……

一条条的心情,诉说的是心声,但透过文字,却让人看到屏幕背后一颗无助的、脆弱的心灵。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原生自卑。”

通常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经常体会到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孩子在他人的负面评价中其中,不断否认自己的价值。而这种自卑来源,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都有影响。

“你不对,你不行!”也许父母的初衷只是为了让孩子戒骄戒躁,然而没有能力进行自我认知,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只会在父母匮乏的肯定态度里,不断否定自己。即便孩子本身很优秀,他们也从不敢承认自己的存在价值,变得自责、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自毁前程。

父母吝啬的是鼓励,对孩子而言,却是一生无情的打击。

认可,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然而我们的父母总是明明深爱,却不愿轻易表达,最终导致误解,甚至带着一生的恨意,无法与父母和解。

泰国有一个公益广告,叫做《不负责任的爸爸》,讲的是一对父子几十年的恩怨心结。影片一开场,做服装设计的儿子独白:

“我觉得我父亲讨厌我,我从未看到他扮演过父亲的角色。”

在儿子的印象中,父亲从来不送他上学,从来不陪他玩耍,也从来不在意他感兴趣的东西。就连他毕业后,辛辛苦苦创业,好不容易卖出了设计产品,冷漠的父亲不仅没有肯定,而是冷冷地丢下一句:“等你赚到了钱,再来炫耀。”

从小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哪怕做得再好都变成徒劳!倍感委屈的儿子终于被激怒,面对父亲,他发泄出了多年来的不满和积怨:

“你为什么从来都不肯认同我,你是故意的吗?”

事实上,父亲的冷漠与打击就是故意而为之。为了让孩子独立成长,他选择从小锤炼孩子的心性。

短片的结局很美好,儿子在一本相册中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而受益于母亲的呵护,他的斗志始终没有被消磨。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

对于孩子而言,在成长成材的道路上,能不能得到父母的鼓励尤为重要。

常常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他们才会在父母的言语中不断找到并肯定自己的闪光点,向优秀看齐。

而父母的鼓励,是温暖孩子心灵的最好营养。当孩子失落的时候,沮丧的时候,犯错的时候,有父母的鼓励在身边,孩子才会觉得在这个世上不孤单。

哈佛女孩詹青云,曾经有一句话特别令人深思:“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引路人,父母的托举,才会让孩子看到更远的风景,认定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