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民俗|到西陇定制几对灯笼

(0)

相关推荐

  • 【大荔文苑】说完灯

    "送灯"和"完灯" 文/王志健 大荔特别是沙苑一带有着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春节民俗,每年正月"送灯"和"完灯"就是其中的一 ...

  • 陈欲胜:熟羊城外,十万薰衣草点燃百万蓝色灯笼

    2020年第108期||总第539期 艺海风│539期 熟羊城外,十万薰衣草 陈欲胜 从巩昌府出发 向西四十里 熟羊城外 十万薰衣草点燃百万蓝色灯笼 正在上演一场盛大的灯火舞会 薰衣草身著绿裙 每一株 ...

  • ​与陇西折柳为盟

    暮蝉鸣斜阳,我手攥着几枚青涩 徘徊盘旋在秋风落红的渭水陇西 向前一步,便是父爱和母爱的源头 那一湾娇艳的油菜花正迎风舞蹈 在我稠密的心事上掀起了阵阵潮汐   多年前,我背对着滔滔渭水叛逆出走 远离了麦 ...

  • 【 民俗探讨】“前门不点灯,后院不亮堂”,到底有什么样的说法?

    "前门不点灯,后院不亮堂",到底有什么样的说法? 关山听风 "前门不点灯,后院不亮堂"这句俗语,从表面上看,相互矛盾.意思是说,一户人家的大门前,如果没点灯的话 ...

  • 普宁村落|重访西陇国木祠

    戊戌的七月初,社长说下周日去参观西陇的祠堂,然后,转眼时间就到.7月15日清早,中新社祠堂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从各地出发过来,凑到普宁广场边上,接着转个弯就来到对面西陇村平一堂片区的杜氏木祖祠,开始这天的 ...

  • 普宁西陇杜氏平一堂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西陇村的西南部,有一处地方叫平一堂,该处于民国廿五年(1936)的时候,村民建有专祀村再基祖杜西陇第五子杜平原之平祖公祠,因祠号平一堂,故村民以之指代名地,相沿至今.当然,也有以相邻不 ...

  • 普宁西陇杜氏始祖祠承先堂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西陇村最出名有两样,一是村民全杜姓,而杜氏为普宁历史最悠久之姓氏,传系自唐代至今:二是全村专业做灯笼,称日出千灯,制作工艺源自明何野云教授,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产品为普宁乃至周边县市乡 ...

  • 西陇下晋寨的天翻地覆|普宁村落

    近期几次从北二环路往普宁广场的广达北路往返,几次又几次的看到路边西陇村下晋寨搞着工程.数月前是有来放飞机航拍过,当时圆状古寨外环水溪边的翠竹还剩有一些,这会就全没了.12月9日上午路过,停车去看看,环 ...

  • 普宁村落|西陇梅坑祠旧影

    2011年时候去过西陇村,如今相去八载,当时所记录的村落景况,随年月叠增,已大不相同.当然,那会去的时候,村落已在变化,虽说此处系普宁市区流沙北之边缘,实已为市区拓展前头,城中村俨然.    在西陇老 ...

  • 普宁村落|西陇杜氏弘祖祠

    位于广东普宁西陇村老寨正前方即北部洋中的聚落,有一座三间二进式的杜氏弘祖祠,号济美堂,其坐东面西偏北,前朝泥沟崎头山,背空而以铁山.大南山左右为护,有溪水北来汇聚于祠前,后而南下入寨. 杜氏弘祖祠济美 ...

  • 普宁民俗|岁末的皮猴戏

    皮猴戏 广东省普宁市民间称铁枝木偶戏.阳窗纸影戏为皮猴戏,这一种是流行于岭东一带的民间傀儡剧种,由南宋时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发展演变而形成,其木偶结构.操纵方法保留有皮影戏的痕迹,是故民间也有称其纸 ...

  • 普宁民俗|泥沟岁末酬神

    岁末酬神 广东省普宁市乡间各村落自古于年底时候便有进行酬神的习俗,称谢神,即为年之将逝,为感恩乡社各神灵这一年来的庇佑,以及这一年的所求所应,故一乡之寨众集体或其各户人家自行备办仪品来到庙中或广场神前 ...

  • 冬至祭祖食冬节丸|普宁民俗

    在清乾隆十年,邑令萧麟趾所修撰的<普宁县志>卷八节序中有载: 冬至,咸祀其祖先,用米粉为丸祀之,门户各处粘丸,名曰饲耗. 今天是2018年戊戌岁的冬至日,是一年之大节,广东省普宁市五百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