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伯克希尔大学1986年——投资业绩超越巴菲特的投资家

写在前面的拜年的话

这个公众号很早就申请了,但是从2019年底才开始尝试写一些东西,内容基本上都是我对一些感兴趣的公司的粗浅看法和读书时的一些思考。

大概1年多的时间,看书写字逐渐成为我的一种寄托,同时也在督促着我不断的进步。或许是熟能生巧的关系,所以开始越写越多,现在可以做到一周4-5篇内容,希望频繁的推送这些无趣的内容没有打扰到您。

我很少谈论市场热点和热门股票,主要原因还是能力有限,更不愿胡说八道。

正如巴菲特所讲:'那些东西对于渴望投资建议的追求者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就像是没有一个名医可以单靠‘吃两颗阿司匹林’这类简单有效的建议成名致富的。'

因为我可能连‘吃两颗阿司匹林’的建议可能都无法给出,所以感谢你们的关注,并能容忍我的絮叨。

节前最后几个交易日的行情,想必各位都收获颇多。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来年股票长虹,账户加零!

老郭

春节快乐
-阖家幸福-

以下为正文!

在1986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这样写到:

“比起路易斯-辛普森于1979年接掌该公司投资部门后的绩效,身为母公司伯克希尔投资主管的我,实在觉得有点汗颜,而也因为我们拥有这家公司大部分的股权,使我在向各位报告以下数字时,能够稍微心安理得一些。”

在1995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又一次赞扬了路易斯-辛普森,并第一次提到了接班人的建议,他写到:

“而他的存在同时也使得伯克希尔可以确保查理-芒格跟我本人万一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有一位杰出的专业人士可以立即接手我们的工作。”

2000年,巴菲特正式宣布,如果自己去世,他的儿子霍华德-巴菲特将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公司会效仿盖可保险公司采用联席CEO形式,一个负责运营业务,而路易斯-辛普森则会接管公司的投资业务。

同时,巴菲特也将路易斯-辛普森带入到两年举办一次的本杰明-格雷厄姆追随者的聚会中,而参与这个聚会的都是投资界的风云人物,比如沃尔特-施洛斯、比尔-鲁安、查理-芒格等,而后期包括凯瑟琳-格雷厄姆和比尔-盖茨都会参加这个聚会。

即使是很少称赞人的查理芒格也对辛普森称赞有加:

“我认为,那些想法有点怪异且不随波逐流的人会有较好的选股记录。路易斯正是这样的人,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这位被巴菲特大加称赞,并提名为接班人的路易斯-辛普森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 1 ~

路易斯-辛普森,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79年以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的身份加入盖可保险公司。当时,盖可保险的CEO是美国保险业的传奇人物——约翰-杰克-伯恩。

伯恩在盖可保险公司1970年代陷入危机后出任CEO,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拯救了公司,并为公司招揽两名优秀的管理人才,其中一位就是辛普森。后来辛普森成为盖可保险公司的联席CEO,主要负责公司投资事宜。

在杰克-伯恩刚刚就任盖可保险公司CEO时,巴菲特就通过凯瑟琳-格雷厄姆牵线,与伯恩就拯救盖可保险公司的方案有过深入的交流;另外,从盖可保险公司陷入危机开始,巴菲特就一路开始建仓盖可保险公司的股票,此时大概持有公司30%的股份。

因此,伯恩让当时的4名候选人前往奥马哈去拜会巴菲特,在辛普森一离开巴菲特的办公室,伯恩就收到巴菲特的电话:“不用再找了,就是他了”。

辛普森在加入盖可保险之前,曾经在多个投资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者,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辛普森选择离开原来的公司,和巴菲尔在1969年解散合伙公司的原因很接近,是希望找到长期资金来实现他的投资理念,并且辛普森愿意为了自己的这个选择没有向盖可保险公司要求特别高的薪酬。

或许这点就是巴菲特在面试之后迅速做出聘用决定的主要原因吧。

在辛普森加入之前,盖可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和大多数保险公司一样,主要是债券,而股票仅有12%的仓位。这样的投资组合在197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辛普森接手投资业务后,迅速提升普通股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到1983年就已经将普通股在公司投资组合中的比例提升为32%,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投资业绩。

~ 2 ~

在1986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展示了自辛普森加入盖可保险之后7年间的投资业绩,每年的业绩都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

罗伯特-迈尔斯在《沃伦-巴菲特的CEO们——伯克希尔经理人的经营秘诀》一书中,对辛普森管理盖可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的业绩做了统计,并与同期的巴菲特、彼得林奇的投资业绩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做了对比。

截止日期是1996年,是因为巴菲特在当年收购盖可保险公司的剩余股份,将其变为全资子公司后,盖可保险就不再公开投资收益率,而辛普森在盖可保险公司一直工作到2009年。

17年间,辛普森的投资业绩有13年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

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共执掌富达旗下麦哲伦基金13年,在与辛普森有重合业绩的11年里,辛普森有5年的业绩优于林奇。

单纯这样比较有点不公平,因为辛普森跑输彼得林奇的6年中,有4年是在其掌管盖可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前四年,而且一直到1983年,辛普森的股票仓位才提升到32%,而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理论上可以配置100%仓位的股票。

在巴菲特感到“汗颜”的1986年,辛普森的收益率为38.7%,而巴菲特仅为26.1%。

~ 3 ~

在真正比较辛普森和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巴菲特每年宣布的收益率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经常提到三个名词:内在价值、账面价值、股票价格。

其中,内在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是作为公司管理者的巴菲特每年进行毛估估的结果。

很多人会误解为巴菲特的收益率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每年涨幅,这其实是错误的。虽然巴菲特是公司的大股东,而且波克希尔的股票涨幅其实就是该公司股东的投资收益率。但是,本质上,作为一家投资公司,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本其实是巴菲特投资业绩的反应。

账面价值其实就是公司净资产的价值,这个才是计算巴菲特收益率的依据。在《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内部讲话》一书的每一年的会议纪要前面,都会列出这个数字。

伯克希尔的1986年的每股账面价值是2073.06美元,1987年的每股账面价值是2477.47美元,因此,可以得出1987年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为19.5%,和上面表格中列示的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完全一致。

合伙公司之后巴菲特的收益率,计算的基础是1964年伯克希尔的每股账面价值19.46美元,我在Investing.com查询了伯克希尔截止2020年Q3的净资产为263552美元。共计约56年的年化复合收益率约为18.52%左右。

在明晰了上述基础知识之后,我们会发现,将巴菲特的账面价值的变化产生的收益率与辛普森股票市场价格变化产生的收益相比,明显对辛普森有点不公平。

因为巴菲特的账面价值的数值中,既有其作为投资负责人的投资收益,也有旗下公司的经营收益。

但是即便如此,在有公开数据的17年间,辛普森仍然有7年的业绩优于巴菲特。

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一定非常清楚这其中的差别,所以才会对辛普森不吝赞美之词,并公开宣布辛普森为伯克希尔投资业务的接班人。

那么路易斯-辛普森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才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投资业绩,并让巴菲特也称赞不已呢?

~ 4 ~

在投资风格上,相比巴菲特而言,辛普森更偏于菲利普-费雪。主要表现有两个:集中投资和拜访准备投资公司的高管。

关于集中投资,有一组数据可以作为明证。从他加入公司到1996年,辛普森将其管理的投资组合的股票数量从原来的33种减少到10种。

辛普森强调到: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15只真正信任的股票,那么我们就会投资于15只股票。我们永远不会投资于100只股票,因为我们永远无法了解100家公司。”

在确认可能购买一只股票时,辛普森会安排与公司高管的会面。如果公司高管不同意会面,辛普森就不会投资该公司。

对此,他讲到:

“多年来我体察到一点,即管理对于价值增减极为重要。我们会尝试着与资深人士会面,而且更愿意到他的办公室拜访。你可以参阅世界上所有相关的书面资料,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公司高管人员是怎么想的。”

除了上述两点外,辛普森在1987年也曾经详细阐述过自己管理投资组合时,遵循的的5个基本原则:

第一、独立思考。“我们不会忽视冷门公司,相反,他们往往代表着最佳的机会。”

第二、投资于为股东追求最高收益的企业。辛普森在与管理层会面时,会就这个原则提出很多问题,他特别关注公司有富余资金时,是回购股票还是扩展无利可图的业务,并且认为回购股票对剩余资源的利用更有利。

也正是基于这个观点,辛普森也在不断回购盖可保险公司的股票。通过股票回购的操作,使得伯克希尔在1980年之前花费4570美元购买的33%的股票,在没有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到1996年持股比例上升到51%。

第三、即使是对优异的企业,也仅支付合理的价格。辛普森讲到:“价格太高时,市盈率或其倒数收益率是评估公司的有益指标。……将公司的收益率与无风险的长期美国公债的收益率进行比较也很有参考价值。”

第四、长期投资。

第五、投资不过于分散。作为对前面提到的集中投资的补充,辛普森提到:“盖可保险的5大股票占股票投资组合的比例在50%以上。”

~ 5 ~

在1986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曾经提到,他和查理芒格的主要工作就是招揽人才和管理公司的投资业务。

其他的巴菲特的CEO都会将超额资本送交公司总部奥马哈,由巴菲特和芒格负责资本配置。但是,即使在1996年盖可保险公司成为伯克希尔的全资子公司以后,巴菲特仍允许辛普森继续管理盖可保险的投资组合。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998年,伯克希尔全资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而该公司的投资业务则由巴菲特亲自管理。

因此,很多人讲,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经理允许他继续管理投资组合是对他相当大的赞赏之举。

相比巴菲特而言,辛普森更喜欢独自默默工作,而且不追求名望,行事低调。《沃伦-巴菲特的CEO们——伯克希尔经理人的经营秘诀》一书的作者——罗伯特-迈尔斯在书中提到,辛普森是所有接受他采访的CEO中,是唯一和同事一起接受采访的经理人。

当辛普森得知巴菲特提名他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未来的负责投资的联席CEO时,他说:“等沃伦退休时,会有更年轻的人接班。”

辛普森这样讲,的确非常符合现实,因为辛普森仅比巴菲特小6岁。因此,实际上很难判断他们谁会更早的离开,所以巴菲特宣布的接班人计划,更像是伯克希尔紧急状态的一种提前安排。

2004年,巴菲特的妻子苏珊去世。

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巴菲特在2006年的致股东的信中做出了遗嘱式的安排:

“坦白来讲,伯克希尔在投资方面人选的接班上,就不算是准备充分。……过去有一段时间,我曾考虑由芒格继任,但最近我属意辛普森来填补空缺……但他仅比我小6岁,如果我的大限快到了,那么他可以风光表现的时间,可能也并不太长。所以长期而言,伯克希尔需要另外的解决之道。……董事会形成的共识为一接班人计划,而芒格及辛普森,将协助我共同执行。”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这样讲到:

“去年夏天,路易斯-辛普森向我表示他有意退休,当时他才74岁,查理和我认为这个年纪对伯克希尔来说还很年轻,他的要求让我们感到吃惊。……辛普森从未自己炫耀才能,我认为他是最了不起的投资人,我们会想念他。”

路易斯-辛普森退休之后,巴菲特亲自接管了盖可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在2010年和2011年,巴菲特又为伯克希尔物色两个优秀的投资经理,并为他们设计了未来共同管理伯克希尔投资业务的激励机制。

至此,辛普森的传奇故事戛然而止。

可惜他未能在更大的舞台上留下更多的故事,好在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只有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