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司马懿来攻打辽东了,他给了自己一年的期限!

现在已经撕破了脸皮,公孙渊就不再装孙子了,他封自己为燕王,设置了相应职位的百官,又派出使节给予给鲜卑单于印绶,给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加封爵位,还引诱匈奴人去骚扰魏国的北部。

除此以外,公孙渊这个没脸没皮的人又干了一件事情,派人去向孙权称臣,希望得到吴国的援助。只是孙权再也没有勇气相信这个人了,果断的拒绝了他的请求。

鉴于公孙渊的所作所以,魏明帝觉得可以动手了,他召回了驻军关中的司马懿,同他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谈话。

魏明帝说,将军刚刚打败了诸葛亮,很辛苦,原本不该再麻烦你的,可这一次必须要取胜,就非你不可了!我想问一下,你觉得公孙渊听到我军前来攻打的消息,他会怎么应对哪?

对于这个问题,司马懿早就考虑过了,他胸有成竹的回答,对于公孙渊来说,有三种选择。放弃城池,逃的远远地,让我们打不到他,这是上策;占据辽水排兵布阵,来对抗我军,这是中策;死守在襄平,对抗我们的攻城,这是下策,这种策略肯定会被我军生擒活捉的。

魏明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可随即又做发问,那你觉得,公孙渊会采取哪种策略?

司马懿笑了,那是一种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真正有能力的人,会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预判,权衡利弊,该放弃的就放弃,公孙渊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料定我们长途跋涉孤军深入的,不会坚持太久,一定会抢先占据辽水进行防守的,这是中下之策。

魏明帝再次点头,脸上露出了司马懿一样的笑容,那你觉得,我军这次需要用多少时间能完成任务?

司马懿闭上了双眼,略作沉思,半晌双眼大开,肯定的回答,赶到辽东需要一百天,从辽东回来需要一百天,进攻作战也需要一百天,再加上路上的休整以及其他的情况,就算他六十天,陛下给我一年就可以了。

公元234年的正月,司马懿的大军开始行动了,这一次他带着牛金、胡遵等将领,率领步兵骑兵四万人,从京师洛阳出发。大军这一路经过了孤竹、碣石等地,到了六月份,差不多就接近辽水了。

听说司马懿的大军来了,公孙渊丝毫不敢怠慢,他派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带着几万步兵骑兵前来对抗。如同司马懿预料的一样,他们依靠着辽水扎下大营,就想把魏军在这里给生生拦下。

你想啊,在对方没有出招之前,司马懿就知道他会怎么比划,那破敌的方法肯定早就在脑子里了。司马懿下令,在辽东大营的南侧多布置旗帜,做出要主力攻击此处的样子。辽东军没见过太多的大场面,就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主力部队全都集中在了这里。这下子司马懿放心了,他再次下令,让主力部队悄悄的渡过辽水,而后直扑辽东的核心城市襄平。

有部将不理解啊,就问司马懿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对方,干嘛这么偷偷摸摸的干。司马懿就给他解释,对手之所以在这里构建堡垒,就是想把我们拖在辽水一带,让我们精疲力尽,耗尽粮草,我们如果直接攻击,就正好中了他们的圈套了。兵法上说得好,不管敌人的堡垒修的多高,只要我们不跟他交手,再攻击他们的软肋,他就必须要分神去救援。现在辽东的主力都在这里了,老巢襄平却空虚了,我直接进攻襄平,他们必须要前去救援,这样就可以直接跟他们主力进行决战了。 

要说这曹魏的高级将领,还真是有个好传统,就是对于部下的疑惑,总是耐心的进行解答,您如果仔细留意就会发现,曹操带兵打仗的时候就这么做过,司马懿也经常干这样的事情。

司马懿这一招声东击西,加上略微有所变化的围魏救赵果然起到了效果,其实也没法起不到效果,这属于兵法里的阳谋,任何人的软肋受到攻击,都是必须要放下手头工作去解救的。看到辽东的主力摆在自己面前,司马懿呼应上文部下的疑惑,对他们讲,我之所以不攻击他们的大营,等的就是这种局面啊!

这回好了,久经沙场的魏军同辽东军正式交手,这结果是显而易见了,双方一共打了三次,第一次魏军没输,第二次辽东军没赢,第三次辽东军想和魏军不同意,魏军是三战皆胜,而后乘胜追击,直奔襄平城。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