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微视频:旁观者冷漠 - Bystander Apathy

视频名:Bystander Apathy (旁观者冷漠)。“旁观者冷漠”是源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它指的是在紧急事件现场,由于旁观者的存在,个体的利他行为受到抑制,受害者得不到帮助。现场的人越多,人们就越倾向于袖手旁观,受害者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现象违背常理,我们通常会认为在场的人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大。

“旁观者冷漠”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现象。引起社会学家关注的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桩谋杀案。1964年3月13日凌晨,纽约,28岁的女子吉蒂·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在自己的住所附近被一个持刀歹徒袭击,整个过程持续了35分钟,由于引起了女子的邻居的注意,凶手一度逃离,但很快又折返继续行凶,最后把她杀死。据报道,她有38个邻居目睹此事,但无一人出手相助或报警。

那年的3月27日的《纽约时报》头版报道了这件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民众和媒体展开了关于人性冷漠的大讨论,一批社会评论家也站出来发表高论,认为此案具有重要意义,冷漠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一个特征,美国社会正在变成一个冷漠的社会。由于媒体不断渲染,事情越炒越大,最后还出了一本书。这些讨论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们的关注。他们研究了所有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后,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无人帮助吉蒂·吉诺维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她的邻居多达38个--人越多,就越没有人去帮助受害者。其中的机制之一就是“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社会心理学对类似的现象有几种不同的解释,较早的一种是R.罗森塔尔1964年提出的。他认为旁观者冷漠现象是由于大都市工业化生活使人丧失人性,失去良知造成的这种看法基于道德标准但由于没有得到实验证据而不为人所重视。稍后几年,B.拉塔内和J.M.达利于1968年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旁观者冷漠现象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了,潜在地消弱了每一个旁观者所应承担的个人责任的分量,从而减少了在场者采取利他行为的可能性。在场的旁观者人数越多,每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只有一个旁观者时,他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最大。以后,R.D.克拉克和L.E.沃德在1974年的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角度提出了另一个解释旁观者冷漠现象的原因,即由于情景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个人一时拿不准自己怎样做最合适,宁愿看看在场旁人怎么做,殊不知在场的其他人也有此想法。这样,在场的旁观者人数越多,个人便越会感到犹豫不决,采取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

“NO ONE RAIN DROP BELIEVES IT CAUSED THE FLOOD” 是出自于西方谚语,其涵意即为: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面对突发事件,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我们就会感到自己有帮助受害者的责任;而如果还有其他人在场,这种帮助受害者的责任就会扩散出去,觉得帮助受害者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在场的人越多,这种责任扩散就越厉害;在场的每个人就觉得自己出手帮助的责任越小。于是出现了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等待别人行动,而自己处于观望状态。每个人都以为别人已经提供帮助(别人已经帮了,用不着我了),或将会提供帮助(我不帮,总有人会帮),或应该提供帮助(别人都不帮,我为什么要帮)。这样的情形最终导致了旁观者的集体冷漠,而酿成悲剧。“谁都有责任”最终变成了“谁都没有责任”。

“旁观者冷漠”在当今社会,特别是的城市集聚场所已成为普遍现实,并遭致众多诟病,以至于上升到道德上的谴责。从人们对于这些袖手旁观的冷漠现象一边倒的批评声,可以看出主流社会道德依然是善良的,甚至很多人对“旁观者效应”深恶痛绝。然而,也有用心不良分子利用人们的道德心和同情心,在公众场合制造假象,诸如“碰瓷”等,以造成模糊公众视听,混淆是非的效果。这也许可能是“旁观者冷漠”在新形势下的又一社会心理原因吧。社会学需要对这些现象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正确引导公众情绪,唤醒社会良知,以及确立社会公德。

社会学微视频系列: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化-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社会学微视频: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化-Global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联结-Global Connectivity

社会学微视频: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社会学微视频: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Mixed Research Methods

(0)

相关推荐

  • 读《历史的声音》随笔

    一.引言 6月份新书.<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以扣人心弦的风格讲述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讲及背后的故事. 二.冷漠与躺平 书中有一篇华丽的演讲--"冷漠的危险" ...

  • 杀夫的文化

    医务室里,美丽少妇的断掌再也无法修复. 同居爱巢里,暴力折损的电脑和银行卡. 66楼电梯里,被拉着双腿生生拖出去的女人. 这些统统不是电影,而是发生在现实世界的家暴惨案: #陈安军剁妻子左手#,#蒋劲 ...

  • 退婚被当街打死,围观者的“冷漠”

    图:Paul Gauguin 8月31日,河南洛阳.警方通报一男子邢某因纠纷当街殴打杀害前女友,指认现场视频曝光.经查:邢某与贾某于2019年8月份订婚,2020年8月初,贾某向邢某提出退婚,引起邢某 ...

  • 为你读闽南诗 | 校园暴力:无罪之罪

    0000000000 第22期 | 原创投稿 | "飞鸟" ○ 作者 / 甜兮兮 朗诵者 / 甜兮兮 伸手 冷漠 推/荐/语 几天前,南安某校的一则视频在qq空间和微信群中疯狂传播 ...

  • 《现代性与大屠杀》读书笔记

    一.前言 1942年1月20日之后的某一天,一列火车在铁轨上呼啸奔驰,车上的烟囱像犹太人被扼住的咽喉,吞吐着阵阵生命末期的蒸汽.而在车厢中相互依偎的犹太人,正带着逃脱牢笼后的些许轻松,甚至是对未来的几 ...

  • 这个世界并非那么冷漠 | 不可思议

    导读  彼得.伯格曾经说过:社会学的首要智慧就是,事物并非表面看上去的样子.而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往往就掩盖在一些面具之下,大众传播的东西往往就是其中的一个面具.珍诺维斯案和旁观者效应真的表明我们这个世 ...

  • 社会学微视频: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视频名: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社会学概念中的文化冲击,原意是指一个人从其固有的文化环境中移居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文化上的不适应.文化冲击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从气候.饮食.语言.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视频名:Social Interaction: The Ropes Course (社会互动:团队接龙)."团队接龙"是一种集体游戏 (Team Building Activity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化-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视频名: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先天养成还是后天习得之辩论).人的个性习性是先天养成的还是后天习得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视频名:Effects of Social Mobility: A Personal Journey (社会流动的影响:个人旅程).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指的是个人在社会阶层 ...

  •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化-Globalization

    视频名:Globalization (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发生的现象及其相应的实践过程.全球化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 ...

  • 社会学微视频: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

    视频名:社会的麦当劳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ciety)."麦当劳化"是指一个社会经历着速食餐厅之特色的过程.这个词由社会学家乔治·里兹(George ...

  •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联结-Global Connectivity

    视频名:Building global connectivity (建立全球联结).以人为本的全球联结不同于电脑.设备之间的全球联结.社会学意义上的全球联结是全球化时代人类交往的基础,由此产生的跨国行 ...

  • 社会学微视频: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视频名:Resocialization -Meaning, Definition, and Explanation(再社会化-意义.定义.和解释).再社会化是指社会化的个人在其生涯发展或人际互动历程之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学想像力

    视频名: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