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秋操:清王朝为民国举办的一场阅兵式,一场民国的开幕式

彰德秋操:清王朝为民国举办的一场阅兵式,一场民国的开幕式

时间来到1906年秋,此时距离民国建立尚还有六年,清王朝为了检验新军的训练成果,决定于河南省彰德府举行一场军事演习,由于是在金秋时节,所以此次演习被命名为彰德秋操。

彰德秋操被清廷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所以此次演习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军备上都是当时清朝最好的准备。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就彻底沦为了世界的二流国家,成为了西方强国碗里的肉,谁都不忘撕下两块肉下来。

在这样的局势下,清廷强烈希望一直强大的现代化军队来增强安全感,虽然中间有过洋务运动,希望达到富国强兵的愿望,但是自奕訢下台后,洋务运动失去了再中央的支持,地方上无力继续开展下去,最后地方上坚持了十余年后洋务运动也落下了帷幕。

然而在甲午中日战争清廷战败后,清廷才最终决定了编练新军的决心。袁世凯授命在小站编练六镇新军,地方上也自行遍练新军,计划编练的新军三十六镇。(但是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这个计划最后破产了)

十余年后,清廷为了检验新军的战斗力,下令进行这场大阅兵,并邀请到了诸多外国使节和教官来参观。(袁世凯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卖国贼,但是才能还是有的)

此次阅兵,湖北新军第八镇混合河南新军第二十九镇共同组成南军,由第八镇统制(师长级别)张彪任总统制官。北军是以袁世凯的小站练兵的第五镇张怀芝、第二十一旅黎元洪和第一旅的曹锟共同组成北军,北军的总统制官位段祺瑞。

这场阅兵式,全部部队都是近代武装,装有马、步、炮、工、辎重兵共计三万三千人,清廷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这了。

在演习时分别由南北两军的最高指挥官宣告演戏方略,段祺瑞北洋三杰之一,也被称为“北洋之虎”,在他演讲时声若雷霆,尽显大将风范。而南军统帅张彪却不善言辞,最后在参谋长的帮助下才完成。张彪在事后举荐黎元洪接替自己指挥南军。

演武开始后,骑、步协同作战,炮兵压阵,辎重兵后勤。使得见惯了冷兵器的金戈铁马的中原大地第一次见到了现代武器的厮杀。

虽然最后北军依靠着德式器械略胜一筹,但是南军使用的“汉阳造”的军备也是士气高昂,被观战的大臣称赞为“东南各省首屈一指”。而黎元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军官,成功的进入了朝堂大佬的视线里,一下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军官。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黎元洪迅速得以跻身军界,成为一方手握重兵的总督。

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冯玉祥此时正是曹锟手下的一个小军官。多年已以后,据他回忆,北洋新军因为在此前的一场演习中表现不佳,所以加倍练习,希望在彰德演习中力压南军,但是由于南北双方都不甘下风,几乎快要真实鏖战的时候被及时制止。虽然演习过程南北军有些小摩擦,但是对于急于检验新军战斗力的袁世凯和铁良来说却是非常满意的,随后袁世凯和铁良招待了各国使节,至此彰德秋操取得了圆满的结束。

冯玉祥在日后坦言道,彰德秋操其实并没有什么“战术”上的意义,而且此次演习成果很少,后勤工作更是不到位,士兵演习一天后,有时甚至吃不上饱饭,还要负重进行演习。

虽然彰德秋操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此次秋操最大的看点却不是新军的战术,而是此次秋操中所涌现的大批的风云人物。尽管此时不显,但却是一支无法忽视的新锐力量。

此次阅兵的检阅大臣位袁世凯和铁良,王世珍为演习总参议,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徐世昌为参谋处,还有南北军指挥段祺瑞和张彪,其他如曹锟、冯玉祥等人哪一个不是今后的风云人物。

单单是中华民国的总统就有五位,分别是: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和代总统段祺瑞,总共是六位国家首领了,至于内阁总理,部长,名将军阀更是数不胜数。蒋百里和蔡鄂等人也参与其中。这场秋操几乎奠定了此后民国几十年的政治格局,可谓是清廷为民国政坛、军界提前举行的检阅礼。

这场演习还应该要记住一个人,后来的日本甲级战犯——土肥原贤二

当时的坂西利八郎是袁世凯的军事顾问,而坂西的副手就是土肥原贤二。坂西一直担任着民国时期的高官,而土肥原贤二最后在日本战败后被远东军事法庭送上了绞刑架。

这场军事演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决定了中国此后几十年的历史走向。自袁世凯1895年开始在小站练兵,一直到1949年,最后一直北洋系的军队被歼灭,北洋军才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在这几十年里,北洋军阀一直都是中华近代史上的主角,尽管国家元首频频更换,各部高官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但是执掌中华之权柄之人几乎都是北洋系的旧部。从袁世凯、然后的直系、皖系、奉系等其他各派,就算是后来蒋介石上台后,北洋系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但是也不要因此而小瞧了北洋军阀,在北洋军阀执政的年代,中国没有对外割让过任何一寸的土地,当然有当时欧洲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也与北洋军阀自身强硬有关。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称为欧洲大战,当时一战战场在欧洲,而因为世界的话语权在欧洲,所以世界上才定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实际只有欧洲战场,远远称不上为世界大战)

1906年秋,大清龙旗冉冉升起,而站在大清龙旗面前的袁世凯等人,也许还没意识到龙旗的背后会是他们将来的最大的政治资本。

而自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后,读书人失去了晋升社会地位的途径,于是大批的思想激进的年轻人进入到军队,这群思想激进,不甘于现状,渴望实现中华之强大年轻人为清王朝的灭亡加快了脚步。最终在黎元洪领导的武昌起义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一时之间风云际会。

而在1906年最为轰动的就是“秋操图”,当时全国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在宣扬此次秋操的大胜,说书的茶楼,各种戏曲院,都在描述着此次大大胜,不管有多么的不伦不类,但是最醒目的总是这些跨刀披甲的将领,好像这些将领的存在能够给予中国人民更多的安全感,使得这日日喧嚣的社会中处处透露出一种不安的焦躁。

隐隐中,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开始察觉到未来将会是一个靠实力说话、军权至上的大混乱与大变革的时代。而这个大变革也将会使得中华重新走上崛起。

结语:彰德秋操对于清王朝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次进步,一次寄希望于清王朝能够再次强大的愿景,这又何尝不是中华人民的渴望呢。伴随着彰德秋操的落幕,那个即将到来的大混乱与大变革的时代开始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

(0)

相关推荐

  • 袁世凯使了啥手段,让清廷花钱培养的北洋军,死心塌地效忠他?

    众所周知,溥仪小皇帝的退位,代表着清朝的灭亡.封建帝制的结束.而溥仪之所以退位,是因为隆裕太后被袁世凯"说服",代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当然了,袁世凯能说服隆裕,并不只是靠上下嘴唇翻 ...

  • 清朝灭亡留下的150万军队去了哪?有的做了军阀,有的回家种田!

    清朝灭亡留下的150万军队去了哪?有的做了军阀,有的回家种田! 文 | 韦爵爷 纵观历史长河,可以说清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朝代,当时统治清朝的是满族人,那个时候他们的人口少,为了入关,能打仗作战的只 ...

  • 黎元洪的自知之明

    今年是辛亥革命成功110周年,风云人物中黎元洪的命运极具戏剧性:时代选择了他,他也没有辜负时代. 姜武在<辛亥革命>中扮演黎元洪 黎元洪没有躲床下 黎元洪登上历史舞台是个意外. 1911年 ...

  • 袁世凯拥兵7万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清廷和南方革命党之间首鼠两端,终于在1912年诱使隆裕太后,做出了逊位让国的决定,传承276年的清朝自此灭亡. 袁世凯作为清朝的直接篡位者,被满清遗老遗少所痛恨.但实际上,袁世 ...

  • 《北方文苑》第194期(欢度劳动节)

            提起近代窃国大盗.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大家都很清楚,其印象在国民的心中也是非常糟糕的.其实,纵观每个人的一生,非常复杂,绝不是非白即黑的那样简单,而袁世凯的一生也是这样的.袁世凯早年发迹于 ...

  • 悠悠大公桥(53)

    ▲租界里的王公皇族 武昌首义后,摇摇欲坠的清廷每天得到的消息都是某地失陷或独立,加上袁世凯阳奉阴违,前线战事成胶着状态,再乐观的大臣也不再相信清廷能够轻易渡过此劫.因此有人建议,应当全力经营直隶(河北 ...

  • 这张老照片,记录的是清王朝末期至民国初期这段时间...

    这张老照片,记录的是清王朝末期至民国初期这段时间里,一对母子在冰天雪地里的冬天上街乞讨的凄凉留影.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面对突然而来的照相机镜头时,她显得是那么的不知所措,不知道给她 ...

  • 嘉德秋拍九大铜炉最高价竞得310万元,发布全部珍贵高清底款图

    如果说瓷器是大众雅玩.景泰蓝是皇家之器,那么宣德铜炉就是供文人雅士.修行者和哲学家等把玩.焚香的一类非常小众的神秘之器. 博山炉焚香始于汉代 中国古人认为焚香不仅能提神醒脑.净心明志还能上达天听,与天 ...

  • 巩固统一:清王朝的边疆政治认同,到了民国却分崩离析

    为了巩固统一,历朝历代都建立着自己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清王朝也并不例外.各个王朝所建立的种种认同,也可能清王朝便是其中最为完善的.在谈及一个国家政治认同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当一个封建政权建立以后,对 ...

  • 清宫四大疑案已经破解,清王朝最核心的机密,竟全写在红楼梦上

    诸位,你以为官修清史真的可靠吗? 众所周知,由于官方修史为了严守皇家一些难以启齿的核心机密,往往会对史料进行伪造.篡改和美化,所以清史并不可靠.甚至有些因篡改得不彻底,还会发生前后矛盾的事来.像乾隆一 ...

  • 新宾永陵,清王朝的祖陵

    看过了位于沈阳的福陵和昭陵,"盛京三陵"还有一座清永陵,清永陵并不在沈阳,而在沈阳以东150公里外的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永陵镇作为清朝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满族第一镇 ...

  • 努尔哈赤如果晚死两年,后金必亡,就没有大清王朝了!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努尔哈赤为后来大清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强大的基础,他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

  • 一真一假说瓷器(46-光绪粉彩秋操杯)

    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博物 ...

  • 此人为晚清大贪,溥仪认为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就是断送在了他手中

    谈起清朝的贪官,大家脑中一个想到的都是和珅,但和珅并不是清朝第一贪,此人曾居住在和珅府邸之中,在贪方面可丝毫不逊于和珅,他就是庆亲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孙子. 奕劻生于1838年,在慈禧60大寿之际 ...

  • 启功见“清华园”三字后,为何长叹一声:清王朝怎能不完

    清华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皇帝的行宫熙春园,开始建造于康熙年间,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方才建成.到了道光年间,熙春园又分成了两部分,东边的熙春园被赏赐给第五子敦亲王奕综,西边的近春园则分给了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