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说鸟事》 清晨小鸟总是叫个不停
[鸟人说鸟事】
清晨小鸟总是叫个不停
户外活动
当我兴致大起,就爱吹牛。
“天不亮,总是被鸟吵醒。”
赤颈斑鸠悄悄地来了

上篇
我家农村有个小院,
按照拍鸟人的做法,院子里放了些人工鸟巢。
当然,也建了个给鸟喂水喝的小水坑。
水坑建在了几棵果木树的中间。
为了招引更多的鸟来,又移植了几株当地鸟和过路鸟愿意落脚的花木树种,种类小十种之多。
这些树木,有开花的树,有结果的树,有看叶的树;有的树,先开花后长叶。有的树,先长叶后开花;树,有高的,有矮的;有独枝的、有成丛的。
院落外面,走下一段陡坡,这里有沟有坎。
有一片果树过度,与再远一点的高高的大树,和再远点的院外的高高的树林链接后,与水库的湿地相连。
这一切,都以那个水坑为核心。
山鹛是舞者

中篇
水坑在中间,等距离,一东一西,一面建了一个小棚子。
棚子是用来藏人,不让鸟看见用的。棚子做了全面的伪装,是万万不可能叫外面的鸟看见里面的看鸟的人的。
两个棚子之间,水坑四周也做了绿化。种了些草、栽了些花,摆吧上了各种供鸟落脚的石头、树桩还有花枝儿。
这里,是一个完整的单元小区。
那个小区域是立体的,是由树木、花草顺着坡坡坎坎叠加的。
树,很重要。
树种的多少,决定着鸟的多少。
斑鸠会在这里小睡一会

下篇(1)
现在,棚子里看鸟,正是好时候
每天,一大早,人没起床,鸟就叫了。
鸟的叫声,总是和着朝阳的升起。
还真的闹不懂:太阳是伴着鸟的和乐冉冉升起,还是鸟儿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才尽情欢歌?
白头鹎是领唱,先是一只高声高调,进而两只、多只。你一句,他一声,演出开始了。
三道眉草鹀总是那么悠扬,婉转,会把一组一组的歌声推向高潮。
柳莺灵动

细语的是小鹀似是敲响的金属细丝的专家。短促,连贯,动静不大,有穿透力。它的声音总会牵着你、放不下、丢不掉,逼着你去寻找。等到其他的鸟儿还在叫声不停的时候,它的声音断了,那时,它已经悄悄地溜到了你的眼前。
最不和谐的是黄鹂。他总是在和乐的进行中,远远的嚎上一嗓子,怕你没有注意到她,他就再嚎上一嗓子。
“”两只黄鹂鸣翠柳”?杜甫兄,搞错了吧。这“赖娃子”的嘶哑破裂声,怎能配上这一“鸣”啊。
中华攀雀总是演奏者中的最高音。他和鹀类叫声相反,调高,高调,音长。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
我家看房的大嫂把四声杜鹃的叫声这么描绘。
她比我等年龄大些,总好说,毛主席才叫我们吃上了饱饭。
红尾鸫颜色有点不对了

下篇(2)
一鸟入林,百鸟静音的是红嘴蓝鹊。
我称她是鸟声合唱中的休止符。她在老远的地方“嘎嘎嘎嘎”的叫上几声,其他的鸟都停了,还没等你反过神来,她到了。甩着长尾巴,不停的叫,不停的四处寻觅。几只,多只一起到时就更热闹了,叽叽喳喳一阵子,吃了、喝了扬长而去。它从来都是单独表演,它登场了,正常的演唱停止。
它还有特长是喜欢学唱发出其他鸟的叫声。
麻雀是过场。开头结尾都是他,而且每一段的开头结尾都是他。
只是那么几个音儿:“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的来,叽叽喳喳的去。来与去,都是叽叽喳喳。
和乐是鸟们共同凑响的。
大班(啄木鸟)礼貌地先扣门, 告知他的到来。
红尾鸫的叫声是多只同声,从不同的角度来,从不同的角度呼应。声音不高不扬。
倒是组团来的柳莺会打斗着、游戏着一样的来,又以同样的方式走。
最逗的是红颈斑鸠,蹑手蹑脚不动声色,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到了。这是来到当下乐感最不强了,似乎他与所有的鸟的叫声无关,它所发出的的音响只是走路和翻找食物搅动一些干树叶和干草桂的哗啦声。
有一回,它大起了胆量,竟然吃吃喝喝后,舒舒服服的洗了一个澡之后,更惊奇的是就在水坑边上的树桩上晒起了翅膀之后,眯上了眼睛小睡了一会儿。
叫的最响的白头鹎

下篇(3)
一个早晨,一场演出。
我真的弄明白了,音乐家为什么能在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幸好,我不懂音乐,要不然会有一些玩音乐的人出头的机会会被我给占位了。
关注 参与 《鸟人说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