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推背图》与《诸世纪》、玛雅人预言的根本区别

《推背图》与《诸世纪》、玛雅人预言的根本区别
刘晓林
唐朝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推背图》与法国诺察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玛雅人预言一并称奇于世界。
据说,西方科学对于预言有着一个精僻的论断:谓之越是精确的预言,表达的方式就越是模糊含混。以此点来看,《诸世纪》甚是符合,玛雅人预言或应其大略,《推背图》则与之截然不同——以精确来预测精确,尽管也有混沌论述。它在谈到的60象(卦)中的每一象前面都以甲子、乙丑等时间做了界定,这样使得即使偶有混沌的可能也是在界定的时间内,绝非是你我的思维做漫天想象从而与历史存在做出的主观衔接。
换言:《诸世纪》以混沌(无时间来界定所发生,全书不见特指的时间数字,大多是用来通指的量词和泛指的概念。)的方式来表述精确,玛雅人预言以混沌与精确相结合(用缅邈的时间段来界定所发生,以太阳纪来计算。)的方式来表述精确,《推背图》为自己设定了相对精确的界定枷锁——用特指的时间点来讲事物是否发生。
基于上述,我认为《推背图》是中国人高度智慧的结晶,远非仅限于对象的思索(表现在思维上是以聪明为主,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其并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升华为形而上的“道”,仍然处于形而下的“法”。);它将数(模糊的象的精确“位置”)与象进行了和谐统一——逢象必有数,象数共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推背图》视为易经应用的范例之一。
象(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数(一切存在的抽象表示)、理(联结象与数的潜在大道),这三者构成了真实且虚的宇宙。易者,变化;经者,永恒。《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
中国伟大的易经在研究宇宙万物及人类自身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象、数、理结合起来——《易经》思想以“智者察同”为主旨、以对事物宏观性、共同性、普遍性的研究为主;以“愚者观异”为补充,以对事物微观性、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为辅。
(0)

相关推荐

  • 两种方式会让“人类灭绝”?一种仅需2秒,第二种8年前险些出现

    一直以来,人类总是不断地在发展.进化,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根据学术界的研究,人类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在这里发现过最完整的一系列人类化石. 然而,仅仅存在700万年的人类文明, ...

  • 第二颗太阳再现!这颗红超恒星,竟能带来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

    中国的古书上充满着荒诞与光怪陆离.太阳.月亮与地球三者的公转与自转造就了白天黑夜与四季变化.而关于太阳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其中,后裔更是射掉九个太阳.那么,除了"剩下&q ...

  • 玛雅人预言“2012世界末日”,为何没发生?答案令人不可思议!

    将时光倒退回2012年,我们被"世界末日"的传言搞的沸沸扬扬,当时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提问,如果仅剩下一天,你想说些什么?再比如,世界末日来临了,你会藏在哪里?等等一系列关于世界末日的 ...

  • 你以为玛雅人预言很准确?其实玛雅人预言的失败率为100%

    预言之事,自古就有.彼时因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极为有限,所以内心对于未来的事物是充满恐惧的,而预言则可以很好的消除人们的这种恐惧,所以不论预言是否成真,预言者都能够享有很高的地位,且备受尊敬.久而久之 ...

  • 刘晓林:关于生命与死亡的诸多思考

    恐惧死亡因着对世界的眷恋  2011年03月28日 10:2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刘晓林 泰戈尔在诗中曾这样描绘生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们由原来对死 ...

  • 刘晓林:而今几人游于艺

    而今几人游于艺 刘晓林   游于艺,多惬意的事情!而今几人游于艺?我问.不多了,我答.      当今的神州大地兴起的"艺术热"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历代,无记是从艺的人还是从事经营艺 ...

  • 刘晓林:非常之人与非常之文

    非常之人与非常之文 刘晓林 非常之人未必有非常之文,非常之文必出自非常之人.   非常者,非同寻常也.寻常之士,鲜有自谓泯然众人者.如是作推,天下皆为翘楚.然自欺者远胜恒沙之数.或宏大,或微渺,一己之 ...

  • 刘晓林:人与文化的功利性

    人与文化的功利性 刘晓林 人们多对存在功利性的事物和现象持否定态度,我则认为于此需要具体分析. 谁不想活的更好些?在这个意义上讲,人这种所谓的高等动物具备功利性无可厚非.进而言之,人类(本体)所创造. ...

  • 刘晓林:人与人的欣赏

    人与人的欣赏 刘晓林 人与人的欣赏, 神出鬼没的相宜. 人与人的欣赏, 妙不可言的幻章. 始于颜值, 这是世故的主观安排. 敬于才华, 这是不谙特例的一概而论. 合于性格, 这是只有自我的麻醉呓语. ...

  • 刘晓林:世界上随时为你有空的人

    世界上随时为你有空的人 刘晓林 父母是世界上随时为你有空的人,其他呢? 我在30岁后开始了对生死的深度思考,略迟又开始了对友情的系统探讨.少不更事时,自然接受来自外界的帮助与支持,甚至还有些漠然.待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