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7十二陵诗解立威应变德众公正
相关推荐
-
静听号令
总第318期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袁枚 春天的蓝水奔流下山 河的两岸生出了青草 再没有人记起也没有人知道 冬天的风哪里去了 仿佛傍午的一点钟声 柔和得像三月的风 随着无名的蝴蝶 飞入春日的田 ...
-
后山碎语(之九)
后山碎语(之九) 作者:逍遥客 班毕家归,途遇老者于滴泉闲暇,因尝遇而熟,近而多话.老者自报七品,政上风光,尤重新秀."吾之徒儿,遍川也,居要职者多."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
-
《尉缭子兵法》----- 十二陵
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 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7道散德溢滑心浊神
题文诗: 夫天不定,无载日月;而地不定,无植草木; 所立身者,精神不宁,是非无见.故有真人, 后有真知.所持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 非不知欤?积惠重厚,累爱袭恩,而以声华, 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 ...
-
《淮南子》卷8本经训诗解5智多德薄至治无为
<淮南子>卷8本经训诗解5智多德薄至治无为 题文诗: 天地之大,可矩表识;星月之行,可历推得; 雷震之声,可鼓钟写;风雨之变,可音律知. 大可睹者,可得而量;明可见者,可得而蔽; 声可闻者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题文诗: 古之王者,有鍪绻领,以王天下.德生不辱, 予而不夺,天下之人,不诽其服,同怀其德. 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 乌鹊之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道衰德用君子仁义
题文诗: 至道至情,至高无上,至深无下,至平乎准, 至直乎绳,至圆乎规,至方乎矩,包裹宇宙, 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故体道者, 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无梦, 物来而名,事来而应.主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8听情因众臣道有为
题文诗: 人主听治,清明不暗,虚心弱志,是故群臣, 辐凑并进,无论愚智,贤与不肖,莫不尽能, 于是君乃,始陈其礼,建以为基,是乘众势, 以之为车,驾御众智,以为马虽,幽野险涂, 则无由惑.人主也者,深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题文诗: 臣闻人君,有必胜道,并兼广大,一其制度, 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同罪保伍; 二曰地禁,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三曰全军, 甲首相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9四义十守先修诸己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9四义十守先修诸己 题文诗: 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 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 便不负兵,为不顾身,难不畏死,决不避罪. 所谓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2将诚民从三势二权
题文诗: 民为将体,将为民心.心精诚则,肢体亲刃, 其心疑则,支体挠北.心不专一,体不节动; 将不诚心,卒不勇敢.良将之卒,若虎之牙, 若兕之角,若鸟之羽,若蚈之足,可行可举, 可噬可触.强不相败,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