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8本经训诗解5智多德薄至治无为
相关推荐
-
学术论文|玄德论(二)
怡然自得 陈佩廷 - 古筝曲 转接上期 精彩继续 "玄德"既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亦是诸子时期"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一方面,<老子>中的&q ...
-
对立与融合:论《庄子》与儒家思想 作者:王锺陵
作者:王锺陵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30日 11版) . 儒道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论者们发表过种种意见.魏晋玄谈中有"三语掾"的故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7道散德溢滑心浊神
题文诗: 夫天不定,无载日月;而地不定,无植草木; 所立身者,精神不宁,是非无见.故有真人, 后有真知.所持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 非不知欤?积惠重厚,累爱袭恩,而以声华, 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 ...
-
《淮南子》卷6览冥训诗解5至御弗御黄帝无为
<淮南子>卷6览冥训诗解5至御弗御黄帝无为 题文诗: 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上车摄辔,马为整齐, 而敛谐也,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 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 周旋若环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古王德朴趋利避害 题文诗: 古之王者,有鍪绻领,以王天下.德生不辱, 予而不夺,天下之人,不诽其服,同怀其德. 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 乌鹊之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道衰德用君子仁义
题文诗: 至道至情,至高无上,至深无下,至平乎准, 至直乎绳,至圆乎规,至方乎矩,包裹宇宙, 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故体道者, 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无梦, 物来而名,事来而应.主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题文诗; 内修道术,是故圣不,外饰仁义,真诚不知, 耳目之宣,而游心于,精神之和.若此然者, 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 此圣之游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9德衰不一朴散情伪
题文诗: 及世之衰,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也, 吟德怀和,被施颇烈,而智乃始,昧昧晽晽, 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 故其德烦,而不能一.乃至神农,黄帝之治, 剖判大宗,窍领天地,提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题文诗: 故圣之学,欲返性初,游心于虚.达人之学, 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俗世之学, 其则不然,擢德搴性,内愁五藏,外劳耳目, 招蛲振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1性达情畅仁义自附
题文诗: 虚室生白,吉祥止也.夫鉴明者,尘垢弗薶; 其神清者,嗜欲弗乱.精神越外,事复返之, 是失于本,求之于末.外内无符,欲与物接, 弊其元光,求知耳目,释其炤炤,道其冥冥, 是谓失道.心有所至,神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2真人虚静恬澹和愉
题文诗: 真人之道,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 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非诱, 辩者非说,声色不淫,美者非滥,智者非动, 勇者非恐.真情所致,陶冶万物,与造化者, 自然为伴,天地之间,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