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霞|“没关系”,我爱你
缘
起
周五下午我约好去一个政府机构办事,把手头所有材料整理好,然后去父母家,接上父母下午一起过去。
其中有一份材料是在两个月前,我已经给爸爸了,需要爸爸单位退休办出具一个证明,最终未能办成,我以为爸爸会把材料带回来。(很多的差错误会都出现在“我以为”上)
从父母家出发前我再一次核对材料时,问到爸爸这份材料在家里吗?爸爸说放在单位退休办了。因为退休办并不是每天有人值班,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今天的事要泡汤了,妈妈在旁边听见后马上用责备的语气说爸爸:“事情没办成,你怎么能把材料留在那儿不带回家呢?”
没等爸爸说话,我就说:“没关系,如果今天办不了,改天办也可以的,是我没有提前确认这份材料在不在家,这是我没有交代清楚;如果我提前问过你们,或者当初让爸爸去开证明的时候交代清楚,要把材料带回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爸爸听了以后松了一口气,有些沮丧,有些自责,说:“我当时想着你说等你回来办,就没把材料带回家了,如果我带回来就好了。”
我说:“没关系,我再跟办事人员提前确认一下能不能够,今天先过去,过两天我再补交材料。”后来得到确认可以这样做,结果当天就顺利的把事情办完了。

从小到大在我们家不太会有没有“没关系”存在的余地,如果出现了什么事情,犯了什么错误,开场白几乎都是:“你怎么能这样?!”然后列举各种罪证,质问者是不可能会去反省自己该怎么做的,而犯错的一方要么低头不语(一般是弱小的我),要么就死不认账开始辩解争吵(一般是父母),也不会去反省自己。
所以从小到大我都一直非常的害怕出错,也非常的谨慎,我的追求完美当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恐惧。
一个不允许自己出错的人,在面对别人犯错的时候,哪怕嘴里不说,心里也是会责怪的,在出现突发事件和事情搞砸了的时候,也因为很害怕受到指责,害怕被惩罚,不敢承担责任,这样的恐惧就会去推卸责任,指责对方,根本就不敢想在事件当中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怎么去做会更好?所有的力比多都用在了防御上,这在我的人际关系当中也特别明显,一旦别人表达不满,就会自动化反应,是我做错了,自责和内疚的感觉特别强烈。
所以,在关系当中也是没有空间容纳对方表达不满的。每当犯错事情办砸或者没有如愿以偿,按计划进行时,我就会自动退行到一个瑟瑟发抖的孩子状态,如果遇到别人犯错的时候,哪怕我嘴上不说,但内心也会有一个强大的,严厉的超我出现,谴责对方。

多少以前也曾经有过人对我说没关系,但听到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无力的安慰,或者只是一种事情并不发生在TA自己身上轻描淡写的“那有什么关系”,听了不仅不足以安慰反而让人更如百爪挠心般烦燥与一筹莫展。
第一次把“没关系”听进心里去的时候是在做个人体验的时候,我的咨询师对着惶恐不安的我说没关系,安抚住了我,让我安稳安定下来。那一刻的我是退行到一个小婴儿的状态,觉得自己犯了不可原谅天大的错误,但有一双温柔强大的手承接住了自己,有力而安稳地让我降落到地面,他说出的“没关系”是认真,诚恳,踏实,有力的,让我相信我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糟糕,事情也没有我认为的那么糟糕,即便真的有,也没关系,只要我愿意,就可以有重来的机会。
日积月累,这三个字连同它给我带来的感觉都慢慢地内化到了我的心里,也慢慢的带入到我的生活里,刚开始我会在事情办砸,出差错的时候,在惶恐,害怕,担忧,恐惧中对自己说:“没关系”。
当我可以陪伴这一刻自己内在那个瑟瑟发抖缩成一团的小孩的时候,慢慢的我可以把防御放下来,停止自责,内疚,辩解,不再去自我攻击或者攻击对方,转而进行积极的建设性的思考:
在这个环节里,和我有关的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促使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怎样做可以预防?以后我该怎么做?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当我这样去探究的时候,发现每一件事中都还有自己能够改善的空间,那种因无能,不满,挫败带来的愤怒和值向自己和他人的攻击,如同一团炽热的炭火被一盆冰水,浇的透透的。

没关系,天不会塌下来,人生不会因为这一件事就毁灭,航道也不会因此而改向。
我承认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确实是有处理不当的地方,我心甘情愿地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和学费,这就是自己该负的责任,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会举一反三在以后的事情中引以为戒,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并且能在当下就拿出最佳方案来尽力补救,让损失减少到最少状态。
我是一切的根源,那么不仅可以成为失误的根源,也可以成为成功的根源。
因为害怕失误,养成了思虑周全追求完美不断提升自己以避免失误,在多年中虽然起到了一个看似良性的作用,但它的力比多投注却更多的是防御性的,背后有着极大的恐惧,背后和脚底都是虚而不实,无力而没有支撑的;当我允许自己失误失败,并不再指责自己,去对事不对人来汲取经验教训的时候,力比多开始转而极大地贯注在要做的事和如何做得更好上面,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案,它是建设性的,有力量的,因为它的背后是掷地有声的“没关系!”
这时的我能够把谨慎与大胆相结合起来,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上都开始了转变,遇到失误或者突发状况的时候也不再会像以前一样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完蛋了,真该死”几个字在盘旋,而是开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路线。

我不能决定别人如何对待我,但我可以决定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
当我能对自己说“没关系”之后,慢慢的我开始在生活中去尝试着对别人这样说,刚开始有些弱弱的有些躲闪,后来开始越来越坚定有力,这里面蕴藏的是越来越将它深深地植入到我内心深处,我的信念当中,只有当我自己深深体会过,深信不疑的时候,说出来的才是有力的,可信的。
在对方被肯定的确认是真的“没关系”之后,也开始有了空间可以真正地开始就事情来复盘,自省而不是自责和推诿责任,承担责任不是一种来自超我的惩罚,而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自然法则。
在文章开始的那一幕中,剑拔弩张的气氛一旦松弛下来,爸爸确认了是真的“没关系”之后就马上开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反思,在安全的环境中我们才能真实地表达和自省。
虽然我说“没关系”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要达到让对方反省和交流沟通的目的,但它却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一旦在“没关系”之上附加了自己的目的,那么“没关系”就不再是真正的“没关系”,而成了“有关系”。
是的,没关系。
如果以前在关系中不曾这样被对待过,那么可以由我开始,这样对待自己,对待你。
没关系,我爱你。
阅读延伸:
作者介绍:湘霞,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阿苏心理工作室合作伙伴(2014~今),心理咨询督导,精神分析倾向心理咨询师。中国石油大学兼职咨询师(2016~2017),中央财经大学咨询助理(2016),中南大学兼职咨询师(2017~2019),长沙理工大学团体督导带领者及兼职咨询师(2017~2019)。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妈妈后将心理学,教育学深度融合到家庭,婚姻,育儿及生活之中,不断体验证实,知之行之不懈不怠。
如需咨询请先阅读:湘霞|咨询目标:看见自己,成为自己
湘霞微信:yaya-2008
公众号微信:asu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