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数据中心的氟泵自然冷却机组的模拟计算

1 引言
2 氟泵冷却机组原理及设计
2. 1 氟泵冷却机组的原理
氟泵冷却1]-[4装置主要由储液器、氟泵和管道阀组成。氟泵系统必须与专用的风冷型空调配套使用。空调系统包括压缩式制冷循环和氟泵制冷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天候制冷系统。
图1 氟泵自然冷却系统工作原理图
氟泵自然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在室外温度比较高的夏季时,机房的制冷系统为压缩式制冷,在过渡时期或者冬季,室外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制冷模式切换到氟泵自然冷却模式。气态氟利昂气体在室外空气冷却冷凝器冷却变为低温液体,通过泵压将氟液输至室内蒸发器节流吸热变成气态,然后输至室外空气冷却冷凝器再次液化成液态的氟利昂制冷剂,周而复始的重复上述的过程。因为氟泵的电功率远远小于压缩机的电功率,自然冷却的能量效率大于压缩机的能量效率,所以氟泵自然冷却系统更能体现出节能的目的。
2. 2 氟泵冷却机组设计工况
已知氟泵冷却机组的名义制冷量为40kW,其使用工况如表1 所示:
表1 氟泵自然冷却系统使用工况
以氟泵冷却机组的使用工况作为其设计工况:当室外环境温度设定在8℃,蒸发器的入口侧的空气温度为32℃,蒸发器出风口的空气温度为24℃,氟泵制冷剂的工作温度为17℃,则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变化如图2 所示,泵的输送效率η =0. 9。
图2 流体温度变化图
2. 3 氟泵冷却机组设计方案
氟泵自然冷却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压缩机的机械式制冷与氟泵系统的复合技术,并且以降低制造成本、高可靠性、良好的调节性能和节能效果5为设计目标。由于数据中心的等级不同,服务器数量不同,所以其热负荷不同,所以氟泵自然冷却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配置相应数量的氟泵自然冷却系统。同时模块化的产品也便于以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也会降低相应的制造成本。
针对数据中心节能环保6]-[9的要求,我们提出了空调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氟泵自然冷却空调有彼此独立的机械式制冷单元和氟泵制冷单元,在换热器之间通过电磁阀和氟泵的切换而组成,冷量由两个单元直接提供,其控制方式为:当室外侧的温度与室内侧的温度的差值大于设定的温度差值时,则数据中心的冷量由机械式制冷单元直接提供;当室外侧温度与内测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差值时,氟泵系统开始工作,制冷量不足的部分由机械式制冷单元提供; 当室外测温度继续下降时。机械压缩式制冷直接停止工作,所需的冷量单独由氟泵系统提供。
3 以南通某数据中心进行氟泵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全年模拟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氟泵自然冷却系统的节能性,对40kW 的氟泵自然冷却空调进行全年的运行模拟能耗分析。
由于空调工作的过程是一直变化的,我们为了简化模拟过程,假设数据中心内的计算服务器全年满负荷运行,制冷量为40kW,室内侧换热器的风量满足机房环境温度的要求,室内侧风机的功率Pifan= 1. 2kW,室外侧风机的风量随环境温度进行调节,风机的功率为Pofan= 2kW; 氟泵系统中所选用氟泵的体积流量为qh= 1. 0m3 /h,额定的功率Ppump= 0. 4kW。我们根据设计计算和模拟分析结果
综合下设定氟泵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规则如下:
( 1) 当室外温度小于或等于8℃时,该系统为氟泵自然冷却方式,压缩机不工作;
( 2) 当室外环境温度介于8℃到21℃时,系统切换为复合循环模式,不足的冷量有制冷单元提供;
( 3) 当室外环境温度为21℃时,系统切换为压缩制冷循环模式,氟泵停止工作。
针对以上3 种工作模式划分,采用下面的公式模拟计算空调模块能耗:
( 1) 氟泵自然冷却工作模式,机组的总的功率:
P1 = Pifan+ Pofan + Ppump         ( 3-1)
式中:
P1—氟泵自然冷却模式时空调模块的总功率,kW;
Pifan—室内侧风机的功率,kW;
Pofan—氟泵系统室外侧风机的功率,kW。
氟泵自然冷却模式全年总能耗:
W1=P1×t8                             ( 3-2)
式中:
W1—氟泵自然冷却模式全年总能耗,kW·h;t8—氟泵自然冷却模式全年运行时间,即全年室外环境温度为8℃的时间,单位h。
( 2) 复合循环模式,氟泵自然冷却模式满负荷运行,不足的冷量由压缩式制冷来补充,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我们先利用压缩式制冷的COP 估算其制冷功率。对于某一室外侧环境温度下,空调模块的总的电功率如下:
P2i= P1+ Q0-QhiCOP               ( 3-3)
式中:
P2i—当室外侧温度为i℃时,空调模块的总功率; kW;
Q0—空调模块的制冷量;
Qhi—对应室外侧环境温度i℃时,根据EES模拟计算得到的氟泵自然冷却满负荷运行所提供的制冷量,kW。
COP —压缩式制冷的能效比,即制冷量与系统总的能耗的比值。此处取COP 为3. 4。
复合循环模式全年总能耗计算:
W2228(P2i×ti)                        ( 3-4)
式中:
W2—复合循环模式的全年总能耗,kW·h;
ti—室外侧环境温度i℃的全年时间,h。
( 3) 压缩式制冷循环模式,此时空调模块的总功率可表示为:
P3=Q0COP                               ( 3-5)
式中:
P3—压缩式制冷循环时空调模块总的功率,kW;
压缩式制冷循环全年空调总能耗:
W3= P3 × t22                              (3-6)
式中:W3—压缩式制冷循环模式全年总能耗,kW·h;t22—压缩式制冷循环模式全年运行时间,即全年室外环境温度高于21℃的时间,h。
( 4)40kW 氟泵自然冷却系统全年运行总能耗计算公式如下:
W=W1+W2+W3                                 (3-7)
则氟泵自然冷却系统全年运行的综合COP 计算公式如下:
COP'=Q0×365×24/W                  ( 3-8)
式中: COP'—氟泵自然冷却系统全年综合COP。
我们选取南通地区作为氟泵自然冷却系统的应用地区,按照Dest 软件分析的标准年气象数据绘制的南通地域标准气象年干球温度年变化情况如图3 和4 所示:
图3 南通标准气象年干球温度曲线
图4 南通地区标准气象年全年各级干球温度分布图
由图3 和4 可以得出,室外侧环境温度低于8℃的干球温度的时间大约有2075h,占全年运行时间的23%以上; 高于室外侧环境干球温度21℃的时间为3422h,占全年运行时间数的39%。
表2 表示的是氟泵自然冷却全年运行能耗模拟计算结果:
表2 40kW氟泵自然冷却系统全年运行能耗模拟计算结果
根据表2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40kW 的氟泵自然冷却系统的空调模块全年运行的总的能耗为67874.66kW·h,全年系统的综合COP 达到6. 88。以压缩式制冷模式的空调模块能耗为基准,可以模拟计算出氟泵自然冷却模式和复合循环模式的总能耗分别为13%、33. 1%和100%。当室外侧环境的温度低于8℃时,氟泵自然冷却模式能耗仅仅为压缩式制冷模式的13%,可见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增加复合制冷模式,有效的减少了能耗,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提高了机组的能效COP,当室外环境温度介于8℃到21℃时,复合循环制冷模式的能耗仅为压缩式能耗的33. 1%,节能效果也十分显著。相比于压缩式制冷模式的氟泵自然系统的全年运行总能耗:
Wratio31(Wi×ti)                      ( 3 - 9)
式中:
Wratio—氟泵自然冷却系统空调总能耗的年能耗;
Wi—对应工作模式的全年总能耗;
ti—对应工作模式的全年运行时间比例。
由上式计算可得:
Wratio= 13% × 23. 7% + 33. 1% × 37. 2% +100% × 39% = 54. 4%         ( 3 - 10)
因此氟泵自然冷却系统的全年运行总能耗仅为压缩式制冷的54. 4%,节能效果达到45. 6%,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在研究复合循环模式的节能性时,我们利用上面同样的方法。假设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8℃时,机组的工作模式为氟泵自然冷却制冷模式,没增设复合区,只有氟泵自然冷却模式和压缩式制冷模式,因此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8℃时,系统直接切换为压缩式制冷循环模式。氟泵自然冷却模式工作时间为2075h,压缩式制冷模式增加到6685h。模拟计算的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氟泵自然冷却系统全年运行能耗模拟计算结果
与表2 相比,引入复合区循环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时间,表格数据表明,时间减小了3263h,系统全年运行能耗下降了29. 6%,全年综合COP 提高了29. 5%,由此可见,引入复合循环模式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大幅提高了系统的综合COP,节能优势明显。
4 结束语
研究结果表明: 氟泵相比于常规的压缩式制冷系统,氟泵自然冷却系统的节能效果达到45. 6%,综合系统COP 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夏季时,可以有效的减少压缩式制冷模式的运行时间,数据表明,运行时间减小了3263h,系统全年运行能耗下降了29. 6%,全年综合COP 提高了29. 5%。所以氟泵自然冷却系统更具应用性。
数据中心对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严格,对氟泵系统的使用工况和环境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完善关键部位的可靠性实验,完成系统的集成,进行制冷单元的整机性能和应用实验,考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并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结合数据中心的技术需要,设计合理的能量调节和工作模式切换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威,许新毅,邓重秋. 通信机房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分析[J].暖通空调,2010,40 ( 4): 92 - 96.
[2]周航,彭殿贞. 通信机房节能热管理设计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09,( 3) :42 - 45.
[3]李森. 通风节能系统在电信机房中的应用[J].电信技术,2008,( 8) :48 - 49.
[4]陈沂,张宇峰,孟庆林. 通信基站通风冷却技术的联动控制策略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 3) :352 - 356.
[5]尹树峰. 中小型通信机房通风降温节能改造实践探索研究[J].电信技术,2008,( 8) :46 - 47.
[6]冯云. 数据中心空调解决方案优化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 8) :390 - 390.
[7]彭建伟,刘学红. 数据机房空调冷通设计和节能降耗探索[J].通信电源技术,2008,25 ( 5): 56 - 57.
[8]李会永. 数据核心机房空调制冷系统的布局探讨[J].有线电视技术,2009,16 ( 2): 67 - 70.
[9]刘婷婷. 含高热密度机柜的IT 机房空调的节能措施[J].制冷与空调,2013,13 ( 1): 84 - 87.
作者:韩小磊,涂淑平,李学章,上海海事大学  商船学院。
(0)

相关推荐

  • 图解冰川相变冷却技术

    一.冰川相变制冷系统组成 冰川相变冷却技术,原理类似于氟泵技术,但在氟泵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冰川相变冷却系统主要由气泵.液泵.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阀门等组成,图1,按照工作模式,可以分为气泵制冷模 ...

  • 双循环、碳中和……今年制冷企业用硬核技术秀肌肉

    2020年,中央提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制冷行业和环境保护息息 ...

  • 如何建设节能型气调保鲜库?

    前言:2016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如何积极主动贯彻好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 ...

  • 【中科案例分析】冷却水温度对能耗的影响(下篇)

    冷却水温度优化控制 做了一个测试.以1台冷水机组及配套的冷却塔为测试对象,通过调节冷却塔风机的台数和转速,调节冷却水温度,记录运行参数,分析在不同冷却水温度下的耗电量. 测试结果,冷却塔出水温度在33 ...

  • 数据中心水冷系统一次泵与二次泵的选择

    随着设计水平及机械加工水平的进步,使得数据中心机柜空调系统的能耗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能耗点在于冷水机组和配套的水泵系统的运行,其中,水泵的耗电量约占总空调系统耗电量的20-30%,故节约低负载时 ...

  • 工程师撰文:数据中心的自然冷却、风冷和水冷到底有啥区别?

    数据中心冷却主要分类,抛开自然冷却方式,简单笼统来讲就是风冷和水冷.以前,我们用动图详细科普过机房空调的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本期我们就再从专业角度来看一看,数据中心的自然冷却.风冷冷却.水冷冷却的差别 ...

  • DCIB数据中心智能母线(滑轨式)

    DCIB数据中心智能母线(滑轨式)鼎圣集团  百诺网络 2020-08-21 关注 DCIB数据中心智能母线(滑轨式)  一.概述 DCIB系列智能小母线为新型母线,又叫导轨式空气绝缘型智能母线槽 ...

  • 精彩回顾 | 绿色数据中心发展论坛亮点纷呈

    由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绿色数据中心发展论坛"于2021年4月29日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 ...

  • 新基建系列之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来源 | 36kr 数据中心(Data Center,简称DC),即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1.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 ...

  • IDC干货:5个维度!全面综合分析我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情况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是承载数据的基础物理单元,是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现已逐渐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对于数字经济增长 ...

  • 智能配电运维,数据中心的时代变革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数据中心也正朝着大型化.高密度.绿色环保.模块化方向演变.为适应数据中心行业的迅猛发展,满足数据中心高效运营的需求,对 ...

  • AR远程协助的背后:数据中心或许又是另一个值得落地应用的领域

    光纤管理的未来 由于更高的网络速度.脊叶网络结构和并行光学的使用,数据中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管理网络布线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因为使用先进技术会导致更多的连接和连接设备.最近 ...

  • 科华数据全国Road Show 打造“碳中和”时代下的绿色数据中心

    4月,科华数据先后在上海.北京.杭州三地出席了的数据中心行业的重要研讨会.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基建"."数字中国"等政策的引导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