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说《诗》与《儒林外史》之互证
相关推荐
-
人到中年再读《儒林外史》,才明白王冕保持清高多么不容易
读<儒林外史>,才知道王冕这个人.最早看吴敬梓的这部讽刺小说,以为王冕只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最近再读,因为网络发达了,搜索方便,才知道历史上确有其人. 吴敬梓著<儒林外史>, ...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10篇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1 终于把<儒林外史>读完了.说终于,是因为读的很不轻松.但凡读书,总不免揣磨作者的意图,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想表达什么感情或什么思想?他刻画的人物在讴歌谁.讽刺谁.批判 ...
-
思维导图102本书©79《儒林外史》——吴敬梓
文炳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我觉得看似写科举,更感觉是写对生活的态度.您觉得作者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呢?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吴敬梓,是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望族,曾祖和祖父两代人共有六名进士,家族 ...
-
陈文新:王冕是《儒林外史》中所有读书人的参照系
名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类型,古代典籍中,这一称谓层见叠出,含义也纷纭不定.或指德高望重而隐居不仕的人:或指有才名而尚未出仕的人:或指所有得名早于得官,得名并非由于得官的人:或指那些具有名士风 ...
-
吴敬梓、 秦大士故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中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q ...
-
清朝历史人物——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的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 ...
-
叶楚炎:新见《怿堂诗钞》与吴敬梓关系考论——兼论《儒林外史》中余夔的原型人物
涂逢豫,字长卿,一字怿堂,号莼溪[1],是雍乾年间南京的著名士人.宁楷在叙及南京的友人时曾在诗中写道:"南有陶蘅川,北有程棉[2]庄,东有戴古田,西有涂长卿.如此数君子,高躅均非常.志趣或小 ...
-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主要内容--是我国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
吴敬梓的放浪不羁,超出你的想象|儒林外史|张祜|乾隆|康熙|雍正
在明末清初,安徽全椒吴氏家族曾经是一个"家门鼎盛"的大家族,"子弟则人有凤毛,门巷则家夸马粪."(<移家赋>)但是到吴敬梓出生的康熙四十年(1701 ...
-
一丝不苟的成语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一丝不苟是个褒义词,现在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负责.那么一丝不苟这个成语出自哪里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丝不苟这句成语见于<儒林外史>第四回:"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 ...
-
听名著合集:吴敬梓《儒林外史》完整版
读经典文字,听世界名著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 吴敬梓在创作此书时,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 ...
-
《儒林外史》:看吴敬梓描写的科举制度下被玩坏的知识分子
通过努力读书走向仕途,一直都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实行,知识分子突破了门第的限制,官职不再是名门望族的专属.这对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诱惑.他们都希望可以" ...
-
许建昆:吴敬梓的妄叹与论定(儒林外史新读之七)
吴敬梓对个人的能力与抱负,是否曾经表白过? 故事中,迟衡山听见杜少卿受到荐举,劝勉说:"而今读书的朋友--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