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史话七:庄公报复性的征伐,引来一支意外的敌军,所幸赢了
相关推荐
-
晋文公重耳:身体畸形的他遭受亲人追杀,开启十九年的流亡,最终成春秋一霸
晋献公有三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原本重耳是老大,应该是他来做太子,但是他母亲是狄戎部落首领的女儿,但是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当时齐桓公已经称霸了,狄戎的势力当然赶不上齐国的势力了,于是申生被立 ...
-
图说春秋(一)
西周之末,东周之初: 1.『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 』 2.『二王并立<公元前771年> 』 3.『东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公元前770年> 』 说明: 1.春秋 ...
-
郑国史话十八:繻葛之战庄公因何能胜?或许桓王出兵之时已经输了
周桓王十三年(即鲁桓公五年)的秋季,一场君臣之间的大会战在郑国的疆域内打响了,史称"繻葛之战".这场大战的一方是以王师.虢师为主,卫.陈.蔡三国部队参与的天子联军:另一方则是被迫独 ...
-
郑国史话十七:好一个以1敌5,庄公用完胜证明了“小霸”有多强
上一次,在下为各位揭晓了一个答案,告诉大家周桓王十三年(即鲁桓公五年)所发生的这个大事件乃是周.郑双方正式开战了.只是由于鄙人需要先将这场大战的起因讲解明白,不得不又拖了拖进度,只讲了战争的导火索,而 ...
-
郑国史话十六:庄公帮盟友“欺负”邻居,却惹祸上身得罪了周桓王
此前的"秦国史话",在下给大家讲述了秦宪公替晋国嫡系一族撑腰,攻打曲沃派"盟友"芮国的故事.虽然,在与东部诸侯的第一次交锋中,秦国以失败而告终,但秦宪公最终也达 ...
-
郑国史话十五:庄公用一块玉璧,迫使新鲁侯办妥先君未完成的交易
鲁桓公姬允即位,孔夫子的<春秋>史书进入了新的篇章.而上一次,咱们的"史话"故事虽然也讲到了桓公元年,却通过对"公即位"三个字的认真分析,解决了隐公 ...
-
郑国史话十四:庄公与天子做了桩互惠的买卖,把“王命”落实成真
一场伐许之战,郑庄公再次证明了他与鲁隐公.齐僖公结成的这个同盟关系很稳固,也通过自己的巧妙安排,获得了对许国一半疆土的实际控制权.只可惜一个可恶"内奸"的出现(<左传> ...
-
郑国史话十:庄公又一个好儿子,以一条建议帮父亲解除了心中烦忧
上一次咱们讲的是"宋国史话",提到了宋国由于殇公一直没有去朝觐天子,被天子所怪罪,才"迫使"郑庄公不得不对其用兵.并且,又是因为殇公办事不周到,惹恼了鲁隐公,导 ...
-
郑国史话六:周、郑翻脸为了什么?恐怕不仅仅是庄公专权那么简单
郑国从桓公被封.立国开始,先后更迭了三代国君,虽然其间天子也从幽王变成了平王,但王室与郑国的关系一直比较融洽.毕竟,郑国的国君是王室的亲族,又有拥立之功,三代人作为朝廷的卿士也尽心尽力,可以算是双方的 ...
-
郑国史话四:庄公真的在等弟弟自取灭亡么?或许这是他在掩盖实情
武公离世,庄公继位,郑国进入到了"郑氏三公"中第三位雄主的时代.正如咱们上次讲到的,虽然此时姬寤生已经承袭了爵位,但一心想把他排挤掉的武姜夫人仍然不死心,拐弯抹角地从庄公那里&qu ...
-
郑国史话十九:大公子再度拒婚,是真有志气,还是他不够成熟?
发生于桓王十四年(即鲁桓公六年)的"北戎伐齐",让实力不俗的齐国受到了北戎和纪国的两面夹击,也着实有些应接不暇.好在齐僖公盟友比较多,他们在接到齐国的求援后,纷纷赶来帮僖公击退北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