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说说江南地区的吃“五黄”

说起端午节吃粽子,我想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跟豆浆北咸南甜不同,粽子正好相反,是北甜南咸。网上每年都有很多人讨论,为什么南方人明明爱吃甜食,粽子却是咸的,而北方爱吃咸的,粽子却是甜的。这么多年来,这简直成了一道谜题,没有谁能真正说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南方除了有各种馅料的咸粽子,在我们家乡,还有一种碱水粽,将糯米浸泡在草木灰水中几天,再包成白米粽子,熟后的粽子剥开来,米色鲜黄,咬一口,独特的清香味萦绕在唇齿之间,流连不去。这样的粽子,喜欢咸味的,你可以就着咸菜,喜欢甜味的,你可以蘸白糖或红糖吃,可甜可咸,悉随君意。

但江南地区的人,每个节日,都过得很隆重,有很多讲究,端午节也不例外,除了粽子之外,还要在端午节正午的时候吃“五黄”,这可能就是许多其它地区的人不知道的了。

所谓“五黄”,指雄黄酒,黄鱼,黄鳝,黄瓜,以及咸鸭蛋黄。

为什么要吃这五种食物呢?

端午,即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五月,在传统的文化里,被认为是恶月。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月,蛇鼠虫蚁活动频繁,蚊虫滋生,极容易传播细菌,造成疫病。而江南地区,恰在五月进入梅雨季节,这个时候的气候,就是极度潮湿又极度闷热。外面滴滴答答不停,洗过的衣服晒不干,家里很多东西都容易发霉,甚至有房间木地板长出蘑菇的现象。人呢,像在蒸桑拿一样,即使坐着不动,也觉得全身黏黏腻腻,汗出如浆。反正就是非常闷,非常不舒服。这种闷,会从生理上传导到心理上,加上好久不见太阳,许多有抑郁症的人会明显觉得这段时间抑郁情况加重。

这个时候的人,被湿热困扰,有的人是各种湿疹,荨麻疹多发,有的人是肠胃不舒服,要么腹泻,要么没胃口吃饭,也有的人感觉头重,好像裹了块湿布,睡不醒。

但是端午呢,又被认为是阳气最盛阴气初生的时候,古时候人们叫它“端阳”,这天的正午,在天气阳气最盛的时候,吃五黄,可以借助天之阳气,破开湿邪,也可以在阴气初生的时候,顺势补阴,为即将到来的炎夏作准备。

让我们来看看吃五黄,究竟有什么好处。

先看雄黄酒。雄黄,是一味中药,被认为能驱除蛇鼠虫蚁,也能祛湿。看过《白蛇传》的人都知道,白娘子就是在端午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形。古代生活在岭南地区的人,因气候炎热,草木茂盛,蛇虫甚多,有在房子四周洒雄黄驱蛇的习俗。当然,雄黄是有毒的,古代制作雄黄酒的技艺,并没有被流传下来,所以现在我们喝的是黄酒,而不是雄黄酒。至于雄黄泡的酒,多是外用来驱虫了。

黄鱼。黄鱼平时生活在深海里,四到六月产卵的时候,才会来到浅海,之后又回深海。端午的时候吃它,一是因为这个季节能捕捞到,二是这种生活在深海的鱼,潜藏得深,不见太阳,用中医取象比类的说法,是补阴佳品。当然了,现在都是养殖的,野生黄鱼,基本吃不到了,端午吃它,不过是流传下来的习俗罢了。

黄鳝,跟黄鱼类似,五月出没,体态肥美,是这个时候的当令食材。另外,黄鳝平时生活在阴冷潮湿的洞穴里,不喜阳光,所以它在药用上来说,是滋阴的,不仅补气补血,也能去湿热,正好适合这个季节的饮食需要。

黄瓜。我一直很奇怪,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呢?后来别人告诉我,黄瓜嫩的时候,那种颜色应该是黄,而不是绿。我是仔细看了,区分不出来到底是绿是黄,可能我有轻度色盲吧。黄瓜既可作蔬菜,又可当水果,常吃能清热解毒,黄瓜也比较利于水湿的排出。可以说,在湿热的五月,无论生吃熟吃,都是非常适合的。

最后说下咸鸭蛋黄。为什么是鸭蛋,而不是鸡蛋呢。鸡性热,鸭性凉,五月湿热,所以不吃鸡蛋而是吃鸭蛋。那为什么是咸的呢?《辅行诀》里说:心德在软。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蛋黄本来是补心血的,再加上咸的,更加强了补心的功效。五月入夏,后面酷暑天气,人体会出大量的汗,汗血同源,所以非常需要补心血。所以端午吃咸鸭蛋黄,就非常容易解释了。

江南人民过节都比较隆重,每个节日都会制作相应的食物来庆祝,但从端午节吃“五黄”来看,这些应节的食物都不是随随便便选的,也不只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根据传统养生智慧,精挑细选出来的。

那其它地区的人呢?肯定也有他们独有的过节方式吧?不管怎么说,我总相信,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