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同行 | 炮台遗存历史公园

项目位于广州,依托原有炮台遗址,在原址山上建设历史公园。项目主要对炮台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提升,设计内容包括历史公园入口、室内展陈、沿路展陈与标识系统,总设计范围约10000㎡。
△  沿路展陈

项目所在地周边有着较为完整的历史遗存及遗迹。在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到了项目所在的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生态意义,因此设计需要融入环境的同时,应该克制对环境的改变,除了不能对炮台本体产生破坏之外,对于山体、道路也应该尽量减少影响。

△  原有古炮台群
项目的入口位于一个半山腰上的十字路口,指向不明确。同时入口旁边原有一个多年前建设的公厕,观感上较为消极。为了增强项目入口的可识别性,同时对公厕进行一定的遮蔽,我们使用了当地的石料与锈钢板制作一个垒石墙,形成整个历史公园的入口,而墙体本身成为了一个标识点,其上的穿孔耐候钢板则对背后的公厕有一定的遮蔽作用。钢笼之中砌石的做法为石墙形态上的多变带来了可能性,而耐候钢与石料材质的搭配带给了这个大门沉稳的历史感。

△ 入口原貌

△  提升后

△  入口设计

△  选用当地现有的石材
△  砌石做法
之后的道路两侧,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沿路展陈,展览内容主要是关于近现代与炮台相关的历史。为了保持游客对道路两边自然环境的视线通透,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随机穿孔的耐候钢板。展览内容印在半透明的亚克力板上,通过卯钉固定在穿孔耐候钢板上,通过模数的控制,我们实现了展览内容的自由调整。通透的展示墙和背后绿荫融合一起呈现游人面前。
△  沿路展陈
炮台群附属的旧有红砖砌筑的拱形结构建筑中,我们对其进行了清理和修复,并更新了室内展览的形式和内容,然后配合其特征增加了灯光——朝向下方的射灯满足了展览的需求,而朝向上方的线条灯则恰到好处地衬亮了原来的红砖拱顶,形成旧中有新的意向。
△  室内展陈
在整个项目中,我们主要关注点在于如果创造一个适应“此地”的设计。材质的选择上,我们希望设计能够融入环境,并能够体现历史的沉重,因为太跳脱太张扬的设计虽然富有个性,但并不适合出现在一个这么严肃的场所。
△  利用当地石材设计的入口石墙
而在建造方式上,我们希望能够为以后的转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可逆性,以保护历史遗址为原则,采取了比较轻巧的改造方式,同时当日后展览的内容/形式需要变化时,他们可以在我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替换,这样能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  可更新的展示方式

△  总平面图

△  入口立面图

△  展示立面图

△  导视设计

△  展示设计

项目信息

项目状态 | Status

已建成(2021) | Completed(2021)

项目位置 | Location

广州市 | Guangzhou City

主创设计 | Design Firm

竖梁社 | Atelier cn°S

主持建筑师 | Design Director

钟冠球,宋刚,朱志远 | Guanqiu Zhong, Gang Song, ZhiYuan Zhu

项目负责人 | Project manager

林海锐 | Hairui Lin

设计团队 | Design Team

蔡雅倩,梁文朗,邓展崇,张曦(实习)| Yaqian Cai, Wenlang Liang,Zhanchong Deng,Xi Zhang(Intern)

项目规模 | Scale

占地面积:10000㎡ |  Site area:10000㎡

设计周期 | Design Period

2020.06-2020.08

竣工时间 | Completion time

2021.01

摄影 | photographer

吴嗣铭  | Siming Wu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