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九:藜芦

(0)

相关推荐

  • 《药性赋》七

    27.收涩药 涩可去脱,医家素诸: 标本兼顾,疾病方痊. 五味子安心神,生津,宜久咳虚喘: 五倍子降肺火,固精,可涩肠敛汗. 椿皮燥湿涩肠,崩带可除: 乌梅止咳止痢,蛔厥自安. 肉蔻温中行气,医久泻不 ...

  • 硫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材硫黄正确食用方法吃法 副作用

    硫黄 Liu Huang 中药材通中药材tag 硫黄最早出处<本经>,硫黄为自然元素类硫黄族矿物自然硫,主要用含硫物质或含硫矿物经炼制升华的结晶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 ...

  • 【锦兴药庄杨孝臣:疥癣药膏-湿毒,脓包疥,脚湿气,秃疮黄水疮】

    疥癣药膏 锦兴药庄,杨孝臣大夫处方,历史7年. 硫磺一两,杏仁五钱,樟脑.大枫子.轻粉各四钱,铅粉三钱,凡士林.麻子油五两,制成药膏. 主治:湿毒,脓包疥,蛇皮癣,脚湿气,秃疮,黄水疮,钱癣. 用法: ...

  • 【锦兴药庄杨孝臣:疥癣药膏-湿毒,脓包疥,蛇皮癣,脚湿气,秃疮,黄水疮,钱癣】

    疥癣药膏 锦兴药庄,杨孝臣大夫处方,历史7年. 硫磺一两,杏仁五钱,樟脑.大枫子.轻粉各四钱,铅粉三钱,凡士林.麻子油五两,制成药膏. 主治:湿毒,脓包疥,蛇皮癣,脚湿气,秃疮,黄水疮,钱癣.用法:患 ...

  • 疥癣便方主杀虫止痒

    组成:苦楝根皮(或用成熟果实焙存性).藜芦等份,共为细末,备用.无论何癣,俱用香油或桐油调稀糊,涂敷患处,一日一换. 功效:杀虫,疗癣. 主治:头.手.足及体癣,或干或湿,瘙痒难忍.(周正祎)

  • 黎桐散.pdf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头皮生屑的中医中药,尤其是治疗头皮白屑的藜桐散. 头生白屑,常见虚火上亢,肌热风侵燥化,男女俱生,日久飞起白屑,脱 去又生,有的因湿疹末愈,风邪侵入毛孔,血不散行,致使头皮搔痒,郁久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九:萝卜

    据传,一千三百多年以前,武则天称帝时,华夏很少战争,加之她娴熟政治,治国有方,天下太平,便有"麦生三头,谷长双穗"之说. 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颗特大萝卜,大约三尺,上青下白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八:茉莉花

    传说在明末清初,苏州虎丘住着一赵姓农民,家中夫妇俩和三个儿子,生活很贫苦.赵老汉外出谋生,落脚在广东乡里,每隔两三年回来看看.妻子和儿子在家种地.孩子们渐渐大了,便把地分为三块,各人一块,都以种茶树为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四:红藤

    在深山老林,长着一种皮色红褐的藤茎,古称"赤藤",今称"红藤".如果用飞快的砍刀一砍,便流出好象血液似的红色液汁,所以民间又称"大血藤".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二:款冬花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唐贞元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等职.张籍家境贫寒,一生体弱多病,后还因患眼疾而失明,所以在当时就有"贫病诗人"之称. 有一次,张籍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五十:大蒜

    诸葛亮在养生之道中很重视食用大蒜,说来有因.当时,他曾率百万大军南征,擒拿孟获,由于孟获暗施毒计,把诸葛军马诱至秃龙洞,此地山岭险峻,道路狭窄,常有毒蛇出没,更有瘴气弥漫,蜀兵都染上瘟疫,面临不战自溃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八十五:朱砂

    朱砂的典故 清镇少阴君火之上药, 辟除鬼魅百邪之神物. 明·缪希雍 在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已有朱砂的记载,距今已有 2 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五:藕节

    南宋隆兴元年,宋高宗隐退让位,孝宗继位当朝.这孝宗生活奢侈,天天山珍海味.近日又迷上吃湖蟹,遂每天派几十人下湖捉蟹.这湖蟹虽是美味佳肴,但多食反而为祸. 不久,孝宗腹部不适,每日腹泻数次,御医诊为热痢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七十:金针菜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时期.当时由于社会混乱,瘟疫流行,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有一年,江苏泗阳地区瘟疫流行,死者甚多.华佗行医到此,日夜为人治病,既施药,又针灸,挽救了众多人生命.一天,忽然一队曹兵来找华佗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八:莱菔子

    清朝年间,苏州府有位姓杨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岁,仍然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 有一次,这个杨公子为了嫖妓,偷着拿了家里一千两银子,被父亲发觉后挨了一顿责骂.他本来就身体虚弱,精神受了刺激后竟病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