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日暄晴,春云浮荡,站在小小的四合院中,玩着弹珠游戏,仰头眺望鸽子起盘,飞到东,看到东,飞到南,看到南。院子里,处处能看到绿植和园艺。这也让幼儿可以随时探索大自然的美丽,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比如,这些植物的附近的这排花盆是不是很有风格,一看就是孩子的大作哦~而除了这些植物,四合院里到处可见的小物件散发出的浓浓京味。中国传统的花纹和配色透露着一股古代东方的典雅与高贵,让幼儿在不经意间注意到这些精致华丽的图案,并且对此产生兴趣。融合北京传统文化的美工室提供了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材料,京剧脸谱、纸伞、国画......创作的内容也大都与传统艺术有关。美工区的小椅子也和一般的不一样,用好看的花纹布料包了包。其实,对美的培养就体现在这些小东西里呀~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将传统文化变成孩子喜欢、孩子容易操作的形式。这里的投放的每一个材料,创设的每一个环境都不是传统教育的产物,而是传统本身。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耳濡目染之下,也愿意创作出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文化是幼儿园的魂魄,是一条看不见的绳线,牵引着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和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对孩子来说确实枯燥了些;但我们更不得不承认,只要肯花心思设计,任何传统文化都能以孩子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你看,幼儿的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配色和花纹,不正是环境对幼儿美术学习的影响吗?用环境布置来影响幼儿的幼儿园还有很多。上海市虹口区密云路幼儿园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以“创意智慧点亮园所”为特色,走廊、教室中随处可见幼儿、老师、艺术大师的创意作品,极大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渗透二期课改和《指南》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幸福健康地成长。“感受欣赏”、“表现创造”,这是《指南》于艺术领域中的目标。在大厅的墙上以这样的方式出现这行字,相信也是虹口区密云路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特色的一个落脚点。还有这4幅巨型长卷画,4种不同的风格与表现创作方式亦是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孩子们稚嫩独特的笔触显得真实而自然,呈现在巨幅长卷上,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令人欣喜。如此震撼的创意作品,是由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共同完成,老师以创设背景、提供媒材为主,孩子以涂鸦、创作为主。孩子们看着自己参与完成的作品,想必也会对艺术创造有着更大的动力。原本不起眼的水管,在这里穿上了漂亮的外衣,并且颜色图案错落而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实用的“小路牌”。小朋友入园,或是去活动室晨间活动,都可以看这个小路牌找到目的地。每个楼层都发现了这样的自制垃圾桶,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用废旧纸箱做的,询问下得知,小朋友真的有用这个垃圾桶。如此一来,幼儿可以学到,其实废品摇身一变,也可以是艺术品!《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有提到: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从一踏入幼儿园,我们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一不小心,你可能在任何角落邂逅艺术大师呢。耳濡目染之下,幼儿被这些大师的画作所影响,也会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作品。但是,我们是否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往往会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无论是在充满传统文化氛围还是有着满满艺术气息的环境中,幼儿的创作灵感都会被无限地激发出来。在刚才提到的上海市虹口区密云路幼儿园,整所幼儿园外部环境乃至每个班级教室里,都充斥着这样“取之于孩子,又用之于孩子”的设计,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布置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给孩子以激励,幼儿园随处可见自己的作品,那是最好的兴趣激发,更乐意创作,也更有灵感创意。除了这些环境,密云路幼儿园更为幼儿创设了视觉艺术坊,以创意美术为特色,利用各种原生态的材料,唤醒幼儿创意灵性,点亮幼儿的创作智慧。正在集体创作的孩子们,正在根据自己对节日烟花的感受与想象进行表达表现。难怪在这家幼儿园里常能看到令人震撼的长卷画,原来,这是小朋友们日常创作的一部分呢。刮蜡画的成品直接就展示在长卷上,别说小作者,连我看得都觉得好有成就感。正如密云路幼儿园的老师所说,每一名幼儿的作品都不会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老师更重视孩子在表达表现时的想法与感受,更尊重孩子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并且在家长工作中也积极引导家长,不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幼儿的作品。你看,孩子们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本的画作进行模仿创造,而是绘画出了属他们心目中的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另一间创意美工室内,一边有序地摆放着幼儿进行各类创意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另一边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画展,展示出了孩子们的作品,鼓励着孩子们继续创作出美丽的作品。提及“自由创作”,我们常常会想到瑞吉欧。美国的Kids Collective幼儿园就有这样一间可爱又充满无限创意的“瑞吉欧教室”。由彩色碎纸组成的装饰画下面,正是孩子们绘画的工作台。教室的一角还有一间“凌乱”的单间,孩子们在这里的艺术创作就更加自由啦,墙上、地上、桌上,到处都是孩子们创作的痕迹。不愧是孩子,这色彩运用可太美了!孩子们进行创作时,竟然只是穿上胶鞋——家长不会拿着脏衣服让老师洗,更不会让老师赔。在这里,更是有着数量庞大、种类众多、孩子随取随用的材料。你看,有着这样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创作气氛,幼儿就可以随意创作,尽情释放出他们的艺术创想了!在很多幼儿园,美术活动结束后,老师总是让孩子们把画作带回家。但是,又有什么比自己的画作被认可更快乐的呢?画作被认可的依据是什么呢?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街幼儿园是一所充满幸福感的幼儿园。这里的美工室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活用了每一寸空间,充分展示了孩子的创作。每一面墙上都“塞”满了孩子们的作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尤其是这些黑色黏土小人,真是太可爱了,那些被遗忘的黑色黏土真是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每当孩子们来到美工室,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给所有小朋友看,想必一定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更加愿意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绘制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无独有偶,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是一家将“尊重”二字做到极致的幼儿园。在鹤琴幼儿园,孩子的痕迹遍布每一个角落、孩子的各种合理需求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首先是最直观的,孩子的作品被好好对待,出现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最有特色的要数下面的照片了,连户外的井盖上都是孩子的作品。看到孩子们用心的创作被老师好好保存,并融入的环境的每一处细节,就连井盖上的画作都被保留,我真的很欣慰,很替这里的孩子开心,也期待着孩子们被展出的作品激励,继续创作。
声明: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于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上海市虹口区密云路幼儿园、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街幼儿园、南京市鹤琴幼儿园、Kids Collective采编,文中图片由幼师口袋编辑拍摄,部分由幼儿园提供,盗图必究。作者:雯雯、韬韬、宋宋,拍摄:宋宋、韬韬、无敌、小新、双双,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