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寒门博士的独白:我为什么读书?

自由的世界

民主 自由
公众号
我是来自国内某省偏远地区的孩子,家里有兄弟姐妹5个,我排老幺(也就是最小的一个)。在我出生前,因为家里生活条件太差,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结果我的大哥被饿死了,大姐被家里送给远房亲戚领养,换来了一袋米和一袋面粉。

尽管家里条件如此艰难,我的爸妈还是勇敢地把我给生了出来。我是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一斤多一点,就只有一个巴掌那么大,接生我的婆婆说:这孩子活不了多久,就赶紧扔了吧!这话把我的爸爸听的心都凉了就说:翠儿(译名),把孩子扔了吧!免得他死在你怀里你难受。可能是受了老大被饿死的刺激,我的妈妈想了一刻淡淡的说了一句:老幺不会死的。用家里唯一的小袄子把我裹好了之后,抱着我去烧火做饭了。

我是早产儿,出生的时候我妈那里没有奶水,而家里又没有鸡鸭鱼肉给我妈妈补补身子回口奶。农村有用米糊糊来喂婴儿的说法,但是家里没有多少米,也就没有米糊糊来喂我。为了能让我喝口救命的米糊糊,我的爸妈每次只要看到村里哪家人屋后升烟做饭,他们就会带着我来到别人家门口满脸堆笑的要一小碗米糊糊,村里人心善,不愿看到我被活活饿死就会用小碗兜一碗米糊糊出来的。就这样,我活了下来。

在我成长到5岁那年,国家有了6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但是家里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就没有让我和两个姐姐去上学。而当时全村就只有我家里三个孩子没有上学,每天同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放学,我都会躲在家里的门缝里看着他们,满脸的羡慕。

看着我如此的想与别人一样去读书,我的父母心中就觉得对不起这个小儿子。为了能让我和两个姐姐上学,晚上就满村子跑。村里人其实也不富裕,大家每人凑个几毛钱,好不容易凑到了学费,我的父母却因为私心,只想让我上学,所以对我的两个姐姐说,家里没钱只能够让一个人上学,弟弟最小就让弟弟去上学吧!

在父母说出家里没钱的时候,她们心里其实有点失落,但是她们没有在面上表露出来,因为在几天前父母去借钱的时候,她们悄悄地跟在父母的后面,看到了父母为了学费四处求人的场景,那一刻深深地触动了两个小女孩子,她们默默地在父母背后流泪,他们当时也只有七八岁,大家可以想一下,在城里七八岁年龄段的女孩子,正是处于父母怀里撒娇卖乖的年纪。但是我的姐姐们却明白了家里父母的不易,生活的不易。在父母决定将借来的学费只给弟弟来念书的时候,她们没有表现出不满与抱怨,这就直接解决了我小学六年的三年学费问题,这也为我今后的读书之路奠定基础。

穷人家里的孩子比任何人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明白学习的快乐。我在九几年第一次上学校以后,内心就深深的扎根在了学校,喜欢的不仅仅是学校放学时活跃的气氛,最为重要的是在课堂之上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执着与追求。第一次上学就给家里拿了个第一名的奖状回来了,当时我心里的那个欢喜劲别提有多高了,一路上跑着跳着回家,见到村里人就说:我拿第一啦!

按理来说,当我把第一名的奖状呈现在父母面前时,我的父母应该为这种荣誉而感到高兴,然后我的父母却对我说:不要以为拿一个第一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什么好值得炫耀的,你应该做的就是把手上的家务活干好,你要是读书读的进去,你就继续读书,要是读不下去,你可以随时辍学回家种田,你的未来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把书读到最高,要么就别读书,在家给我好好种田。

我父母的这番话不论放在哪一个年代其实都说不通的,为什么孩子考上了第一名还要被呵斥,为什么孩子这么热爱念书却还批评他,要是不想念书随时回来种田?我父母这番话如果是谁给我们其他人听,别说我们是年轻人,就算我们是成年人我们也会因为这番话而伤心甚至失去念书的欲望。可是,这番话说给我听的时候,我就只听到了这么几个字“…… 把书读到最高……”

在这里我先跟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会自己父母那么重的话能够理解到,把书都到最高。

我是家里唯一有机会念书的孩子。

家里条件不乐观,但是父母却牺牲了很多来让我念书。

从小吃过苦的我,理解父母的难处,也明白父母的不易。

我父母放得开,让我独自面对今后的生活,给了我以后可以选择的机会。

从在父母那里得到激发后,我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成绩也是从班级第一到年级第一到全校第一到乡镇第一,在学业上可谓是一路开花,让村里的人以及邻村的人好生羡慕 ,我的父母走到哪里,别人都会说:你家孩子真的聪明,是怎么教孩子的给我们传授一下方法呗!每当别人夸奖我的父母以及我的时候,父母都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会当面自夸,也不会夸奖我,让我也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交易担保 青桔成人一号店 房事生活中多久女性可以达到高謿?点击这里查看! 小程序

在别人眼里的我好像只喜欢念书,而且可以一直把书念得非常好,但是在我心里,其实也想像别的孩子一样去玩耍,去买一大堆喜欢的玩具,喜欢和爸爸妈妈和姐姐去野炊去游山玩水,可现实的情况却不能让我的愿望实现。年纪小小的,要比谁都懂事,明白了现在念书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对自己有用对家庭有用的人。

我最简单的想法是为了改善家庭状况,用双手把家庭给撑起来。本来我的学业之路顺风顺水, 可是天意弄人,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的父亲在外面务工的时候被吊车掉落的石板打中不幸死亡。

在得知父亲的死讯的时候,我心如刀割,那一天我跟老师请了假,没有回家没有回宿舍,一个人跑到了学校旁边别人堆起来的草垛子里面睡了一晚上,在里面闻到的不仅仅是稻草的芬芳,更多的是感受到了父亲的那份质朴,那份能给我的温暖,从来不流泪的我在那天晚上哭了,哭的很难受,父亲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我心里的偶像,没有什么是我父亲不会的,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把我父亲压倒。

父亲的肩膀可以撑起一片天,父亲的肚量可以纳阔一片海,才能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承担太大的心理负担。哭过了这次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哭过了,因为他知道眼泪的重量,他明白心需要更有韧性。

父亲的葬礼在请假的三天后举行,在场的亲戚朋友,村里人,都为父亲的死感到深深地难过,都哭了,只有我一个人没哭,当时在场的人都以为我是读书读傻了,其实不是的,我不想把父亲的死看的和别人一样,我觉得父亲的死更激发了我,想要把书念出去的念头,把父亲的精神要继承下去,我不认为父亲死了,父亲的伟岸形象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把父亲安葬好了之后,我与母亲以及姐姐长谈了一次,对母亲和姐说:感谢父亲这些年默默地奉献,也辛苦了姐和母亲,为了死去的父亲,为了母亲和姐,我会好好念书,踏实做事改善家里的状况……一堆言语让母亲和姐姐感受到了我不仅身体上长结实了,而且心理上更加成熟了。我父亲死了,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母亲就和姐姐出门打工赚钱供我念书。她们之所以敢全家都出门 ,就是出于对我的放心,对我的信任。

之后我一路高歌奋进,考到县一中,考入211大学。因为学习优秀,在学校期间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以及贫困助学金,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由于学习优秀,被学校推免上了985高校硕博连读,现在的我,准备公费出国留学。

大多数家长可能都会羡慕我这种孩子的聪慧,喜欢这种懂事会跟家里分担困难的孩子,但是大家也不能忽视我个人优秀的品质是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的,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深深的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的,其次就是我从小就吃苦,重来没有受过特殊待遇,正是他的那种艰难的生活教会了我坚强以及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现在这一辈的家长大多都是从60到70年代走过的人,没有很好的教育条件,所以他们这一辈的努力就是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更轻松的学习。但正是这种想通过温室来快速培养出一个优秀孩子的想法,却没能让孩子明白生活,明白为什么念书。

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念书环境, 其实家长不需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而是将孩子放到生活里面,让孩子和自己的生活接轨,以此让孩子明白,念书的机会不容易。

(0)

相关推荐

  • 《你好,李焕英》成春节档最大黑马,它背后的故事既悲伤又温暖

    <你好,李焕英>真是春节档黑马啊. 灯塔.猫眼两大平台口碑评分都是第一,灯塔9.3,猫眼9.6.截止到2月13日,<你好,李焕英>总票房破5.7亿. 该片由贾玲编剧.主演.导演 ...

  • 【灵璧情感】平凡的母爱

    平 凡 的 母 爱 文/花暖     遥远,太遥远,远到不记得妈妈的生辰与归期,只记得妈妈是在62岁那年撒手人寰,时值秋天,田里的玉米正在等待收获,往年这个时候,妈妈已经收拾好一摞蛇皮口袋,把砍玉米秸 ...

  • 68块钱的学费

    题记 清晨小雨,在上班途中再次遇见了那一片月季花,记得每年初夏这个时候她们都会开得轰轰烈烈.生机勃勃,就像田野里正在忙碌的母亲.触景生情,心有所动,于是打开电脑,记下几段往事.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 ...

  • 王秀琴 | 母亲二三事

    每晚9:10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这里等你 作者:王秀琴 1 我的老家在孝义桥南. 我的父亲王耀体,省林校毕业后分配到孝义,先后任林场和乡镇领导干部.我的母亲武虎兰,个子不高,偏瘦,但精明强干,性格豪 ...

  • 散文||父亲的一生【征文】

    父亲的一生 父亲的生命定格在1989年农历2月15日,享年49岁. 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奶奶一共生了10多个孩子,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5个.父亲是兄弟5人里的长子.虽然贫穷的生活使父亲长得比较瘦弱,但他 ...

  • 最高贵的教育

    ↑点击上方"高山之流水"关注我们 最高贵的教育 文|窦小四 今日母亲节,写点小文字,送给我亲爱的妈妈,也祝愿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题记 我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有个 ...

  • 父 亲 / 文:吴瑞宗

    ☀ 主编:醉卧蘭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知青岁月||农民工故事|美文诵读|军旅岁月 描写父亲的文字,在古今中外都占有了太多的篇幅,父亲就是一个永远叙述不完的故事,严厉.宽厚.担当.付出,这些故事就像一 ...

  • 我的“哑”姐姐

    本文作者:王文成 自我记事起,我的姐姐就是哑巴,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字词她又能说得出,比如"吃饭"."好"."不好"."来" ...

  • 一个农村博士的独白:全家为什么只有我读到了博士?

    图 | 网络 来源 | 卡农小世界 我是来自国内某省偏远地区的孩子,家里有兄弟姐妹5个,我排老幺(也就是最小的一个).在我出生前,因为家里生活条件太差,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结果我的大哥被饿死了,大姐被 ...

  • 因论文致谢走红的博士,黄国平秘事:一个寒门学子的“求生史”

    来源:百城书当中科院的老师把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发到网上时,无数网友破防了,有人读着读着眼泪忍不住往下流.从交不起学费到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用了22年的艰苦奋斗.从中科院博士到此后的人生下半场,这条路他需要 ...

  • 寒门博士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读书的作用到底在哪儿?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那位因为论文致谢部分而火遍全网的黄国平博士. 由于贫穷,黄国平是"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 ...

  • 苦难只会扎心,寒门博士的自我救赎

    苦难只会扎心,寒门博士的自我救赎

  • 今天面试了一个(博士),他要求一年是20...

    今天面试了一个(博士),他要求一年是200万,从事(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有10年工作经验 面试过程中发现他这个(博士)是专科起点,我公司的总监因为他的第一学历不是本科拒绝录用了他. 整个面试过程是这样 ...

  • 【养老长篇】一个养老人的独白

    "情怀本身并不是一个多高大上的词,但却是我们在养老路上前行的基石,它是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慢慢激起人生共鸣,此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到爱的人,做对爱的 ...

  • 中科院一寒门博士论文致谢走红:求学22载,计算机终成一生的事业与希望

    近日,一则#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图片博文刷爆各大社交网络平台.图片是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 内容是讲述了自己20多年的求学经历:小时候煤油灯下读书,进入大学将计算机作为其一生的事业与希望,中间穿插多 ...

  • 热点素材 | 寒门博士“致谢”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事件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有网友查询,该论文写于2017年,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黄国平,此消息得到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的证实.作者在文中回顾坎坷求学路,感染了许多 ...

  • 中科院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在人间,谁活着不是在渡劫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前段时间,很多网友都被一篇博士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