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亚亚(180):《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2024-05-08 23:11:5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不仅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有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运动,封锁了中国战场关于共产党和红军的大部分消息。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世界所知甚少,甚至有人会怀疑红军是否真实存在。红军究竟是怎样的军队,是一帮不愿服从管理的土匪,还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革命武装力量?这是当时国际国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九二八年,埃德加·斯诺离开密苏里大学,来到被重重封锁的中国战区。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地区,采写了大量把反映中国现实情况的新闻。但他始终为不能直接报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而感到遗憾。一九三六年夏天,他从北平出发,经由西安、延安、安塞,终于到达了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现志丹县),开始了长达数月的采访与记录。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欢迎他的到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多次接受他的采访,认真的回答了他的每一个问题。斯诺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向世界做了公正报道,这才使红军真实的面貌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斯诺不仅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什么样的,也通过一处处细节、一个个故事生动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什么可以顽强不屈地领导中国革命。斯诺惊讶于共产党员的接客方式,那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他不得不钦佩共产党员的素质。在红军军营的生活,让斯诺看到红军的坚定信念和团结一致。革命的胜利绝非偶然,这是很多前辈们用血肉之躯堆砌而成的,这句话在斯诺的书中被体现到淋漓尽致。 斯诺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记者。为了进行这样一次非同寻常的采访,斯诺在出发前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之所以这样说,有三点原因:一是国民党把红军称为“赤匪”,国外的人们对红军的印象大多是蛮不讲理的土匪,斯诺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是些什么人并无把握;二是进入苏区,必须经过国民党与共产党交战的前线,其中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三是在他之前有记者尝试进入苏区却无功而返甚至再无消息。不过,斯诺并没有为此畏惧不前,为了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他毅然上路了,尽管一路上他也提心吊胆。斯诺的奉献精神令我钦佩,这一点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契合之处,或许这也是斯诺能够成为红军领导人挚友的原因之一。斯诺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勇于直言的新闻人。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七七事件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睹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开端。在某次日本记者发布会上面他还曾经大声质问,问的日军新闻发言人狼狈不堪,无法正面回答,只得仓促宣布记者发布会结束。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著的书名为Red Star Over China,在最初译成中文时被译为《西行漫记》。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当时上海被日本控制,想要这样出版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选择了《西行漫记》这个隐晦的名字。从这个小细节也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心虚,害怕真相公布于世。 正义会迟到,但是永远也不会缺席。现在距离抗战胜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祖国也在飞速发展着。那些屈辱的岁月会被铭记,但绝不会重演。这位伟大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也已经离开很久了,但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我却并没有多少距离感,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此,向斯诺先生致敬,是你对中国前线真实的描写,才使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八年抗战的胜利,也离不开你的功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让革命的火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红星耀眼的光芒永远照在美丽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吧!(作于2020年5月) 小小作者简介: 赞 (0) 相关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记录外国人眼中真实的革命圣地(上)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序 1.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 ...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故事 世界读书日 一年一度,又是世界读书日.昨天晚上,应浙江图书馆邀请,在2021图书馆之夜"典籍里的百年党史"主题晚会上,分享了我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受.现把分享文本发 ... 资讯有故事丨“我强烈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来源:环球资讯+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 初心与使命 编者按: 在中华大地上,每一件红色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每一片红色沃土都孕育着与之一脉相承的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如何让历史对今天的孩子不再遥远?如何让过去与现在建立起深刻的联系?怎样 ...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统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册微课堂 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 七上 | ☞ 八上 | ☞ 九上 ☞ 七下| ☞ 八下 | ☞ 九下 常见考查点 1.掌握作家.作品.写 ... 【小星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 郑棣繄 文| 郑棣繄 在看完<昆虫记>之后,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了<红星照耀中国>.看着淡绿色的封面,心中默念着"埃德加·斯诺"的名字,我终于明白,有一种快乐,是追求 ... 埃德加·斯诺:“我强烈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1937年10月,一本奇书在英国伦敦出版,几周内就销售10万余册,当月三次加印仍供不应求.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就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介绍给世界的人--美国人埃德加·斯诺. ... 斯诺对徐特立的三个称谓 1936年8月,埃德加·斯诺在保安采访老革命徐特立(左一),右一为埃德加·斯诺 .资料图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来到陕北.在陕甘宁苏区,他用4个月的时间对革命领袖. ... 《红星照耀中国》1-12章导读练习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前言.第一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本书作者是__________,他出生于_________,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革命陷于低潮的时候,他来到了________.在中国 ... 《红星照耀中国》的永恒魅力(品味红色经典(13)) . <红星照耀中国>的永恒魅力(品味红色经典(13)) 丁晓平 ( 2021年04月16日 第 20 版) . 一本书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