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

康某,女,45岁,初诊时间:2021年3月12日。

每到春天容易情绪低落,今年过年以来又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疲劳不欲动。与往年不同的是现在上班时饭量正常,在家则饭量增加,入冬以来体重增加6斤左右。睡眠不佳,想睡睡不着,睡的晚,眠浅,做梦。胸口胀疼。天热时有烦躁感。有时呼吸稍长,口干,喝水稍多,饮不解渴,饮后很快小便,尿频,尿急,尿常规正常。咳嗽、笑则小便出。舌淡红舌苔厚腻,脉弦弱。

柴胡18g 黄芩10g 桂枝15g 干姜10g

天花粉30g 牡蛎30g 炙甘草10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白术15g 茯苓20g

泽泻30g

五付,一日一付,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21年3月17日。

精神状态改善,体力改善,睡眠改善,胸部胀痛,饭量稍减少。月经来,提前了半月。舌苔薄,脉弦弱。

上方合四逆散加香橼,以加强理气之效。

柴胡18g 黄芩10g 桂枝15g 干姜10g

天花粉30g 牡蛎30g 炙甘草10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白术15g 茯苓20 g

泽泻30g 枳实12g 香橼 12g

七付,一日一付,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药后恢复如常。


按:本案患者每到春天都会情绪低落,以肝在四季对应于春的缘故,春季肝气宜调达,否则便会抑郁,而每个人由于体质原因,或气虚,或阳虚,或阴血不足,或痰湿内盛,故治疗时非单用疏肝之法可解,必须根据患者现有症候,判断出病机,依此选出方药才能见效。从患者表现来看,有气机郁滞,正气不足,血虚水盛的病机,故以柴桂姜合当归芍药散合而治之。

郑州九院中医科

坐诊时间

3.29-4.4

  周一下午、周日不坐诊

(0)

相关推荐

  • 抑郁症冷知识:这9句话足够毁掉抑郁症患者?

    说到抑郁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矫情"."软弱"."想太多" 事实上,抑郁症被误解太多 它不会让你发烧.打喷嚏.拉肚子 但能带来痛苦,让你忘 ...

  • 糖尿病患者经常情绪低落,会加重糖尿病病情,4个办法帮您缓解

    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加关注.转发朋友圈,别的糖友们一定会非常感激您!

  • 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气易郁,中医郁证(焦虑症,郁证证)病因

    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气易郁,中医郁证(焦虑症,郁证证)病因

  • 治疗“郁证”方剂汇总

    郁证病因病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郁证→肝气郁结证→治法:舒肝解郁,理气畅中,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郁证→痰气郁结证→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郁证→气郁化火证→治法: ...

  • 经方大师刘渡舟老先生关于火郁证治很受启发...

    经方大师刘渡舟老先生关于火郁证治很受启发,其实现代人大多有郁火,这可以和赵绍琴老先生的方法互相结合学习.[作揖][作揖][作揖] 病理: 火邪蕴郁于胸膈之上,或下至胃之上脘.火郁则气结,气火交郁发而为 ...

  • 再谈疫情期间郁证的中医治疗

    在美国西雅图中药店中医坐堂诊证近廿年,觉得自从新冠疫情以来,有种奇特的现象,与往年不同,来应诊的病人鲜有感冒及花粉症之类,即使在感冒流行季节.花粉症敏感期也是如此,取而代之的,大多数是精神因素及情绪抑 ...

  • 小陷胸汤——狂证,抑郁证,乳腺癌,

    57狂证--袁桂生医案(清) 潘信夫君哲嗣,年二十五岁.自去年八月病狂,妄言骂詈,弃掷杯具,诊治服药,祈祷鬼神,病日以剧,其家另以僻屋居之.今年二月,始延余诊:骂詈妄语,终日不休,亦不能寐,面色如平人 ...

  • “郁证”患者是单纯的情绪问题吗?医生从肝、心、脾论述脏腑病变

    抑郁症非常难受,心里走不出来,害人害己.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好好掌控好情绪,出现问题及时疏导. 把抑郁断在其初始阶段,就不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中医有个病名,叫郁证. 这个郁证包含抑郁症,但不是单指抑郁症 ...

  • 【新提醒】肝郁气郁等郁证泄泻中医药方案例

    金元时期张子和[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载:『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患,与众人谈日月星辰缠度,及风云雷雨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 ...

  • 丁酉年二之气——郁证

    患者唐某,女,58岁,初诊日期2017.4.22,自觉胸闷不畅3年余,胸中狭窄感,咽中阻塞不顺,素善太息,生气加重,腰膝疼痛,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西医诊断为:心肌肥大,心肌缺血.久治不愈,心情压抑,舌 ...

  • 郁证之不寐、嗜睡辨证

    不寐即失眠,表现为经常入睡困难,或易醒难寐,甚至彻夜不寐.据报道,我国有45.4%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是指在白天犯困,昏昏欲睡,精神萎靡的状态.据调查,此病在人群中发生率约在5%-15%. 临 ...

  • 越鞠丸,各种“郁证”的良方;医生说:五味药治六郁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句话:百病生于气. 人就靠气活着,气出问题了,身体也就出问题了. 气虚会生病,气滞会生病,气逆也会生病. 辨证准确,不同的病因,运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气虚的需要补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