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苏明玉:拥有“成长型思维”,才能突破自我,逆流而上
我是用文字温暖你的夕言,点击上方蓝色按键关注我哦。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有人跟我讲起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过的伤,我很喜欢用《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来举例子,因为这个顶着升级版“樊胜美”名号的姑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逆袭,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虽然她只存在于电视剧当中,但也足以给许多有童年阴影的人启示和激励。
苏明玉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女强男弱,妈妈主导着家里的一切,爸爸不敢说一句话。这也就导致了妈妈对两个儿子无条件的宠爱,可是女儿却得不到一点关爱。
饭桌上的鸡腿,是两个儿子的,脸盆里的脏衣服,是女儿的。为了让大哥出国,给二哥找工作,女儿的房间就可以无条件卖掉。
二儿子想要出去旅行,眼都不眨给了2000块,可是女儿想买一份学习资料,就一分都不给。
大儿子想要出国全家人无条件支持,可是成绩很好想努力考清华的女儿只能去上师范,就因为妈妈觉得“女孩子上那么好的学校没有用。”
而更可气的是,苏明玉哭诉这些年的委屈时,妈妈反手就是一巴掌,还告诉她:“苏明玉,你是个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十八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这样一种“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我们投入再多都是亏的”的想法,让苏明玉的童年乃至青春期都过得非常不幸。
的确,童年阴影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痛的事情,可好在苏明玉没有像樊胜美一样,在痛苦迷茫中不知所措,而是毅然决然和家里断绝关系,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有人说,《都挺好》不太现实,因为苏明玉的成功太过于简单,可我觉得,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因为她拥有着一种很厉害的“成长型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就更容易突破自己,逆流而上。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要了解成长型思维,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对立面,传统固化型思维。
传统固化型思维就是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几乎是不变的,每个人的出生决定了未来的人生,你是聪明还是笨,你的家庭给了你怎样的起跑线,这些基本都决定了你的未来,也就是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说法错了,恰恰相反,这种说法很对,但不完全是因为原生家庭的起点,而是因为一个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特别容易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潜移默化中也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就像樊胜美,她虽然不喜欢自己的原生家庭,可她骨子里和家人是一个样,总是把自己翻身的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希望通过婚姻来拯救自己。
而像樊胜美这种人拥有着传统固化思维的人还特别喜欢攀比,总想通过一些事来证明自己,但她们骨子里的悲观总让她们无比自卑,所以她很喜欢说:“我们和小曲这种富二代不一样,我们只能靠自己。”
但是,苏明玉就不是这种人,她从来不会怨怼自己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她对父母彻底失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离开,然后自己拼命打工,想要通过努力存钱出国留学,证明自己。
她拥有的这种心态就是成长型思维。
就如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徳韦克说的那样:“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认为人的能力,人的状态,人的心态,人的经验,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弥补的。”
这种思维更加积极向上,相信人定胜天,不会怨天尤人,这也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为什么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当然,苏明玉的这个做法虽然比樊胜美强,但其实思维还是很固化,认为“小地方的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直到她遇到了恩师老蒙以后,思维模式才算真的改变。

那时候,苏明玉还是个大二学生,她向老蒙推销英语课程,老蒙看到了苏明玉身上的韧劲,就跟她聊了起来。
老蒙得知苏明玉同时干着几份兼职,省吃俭用,目的是为了出国留学时,便问苏明玉:“你出国留学需要多少钱?”苏明玉答道:“30万。”
老蒙笑了,他给苏明玉算了一笔帐:“毕业以后,按照你们师大本科生的工资均价,你最多不超过四千块钱。那到时候这个生活成本提高了,就算你继续打工,那你最多一个月也只能攒三千多块,那也得要攒个十年以上,是不是?你省吃俭用十年,就是为了十年之后继续做个穷学生啊?”
苏明玉一时语塞,老蒙继续问道:“那好,我再问你,就算十年后出国留学,你回来后想干什么?”
苏明玉又答不上来,老蒙说:“不知道啊?是不是?看来你还没想清楚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
苏明玉听了这话眼神立刻坚定,她说:“我是为了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老蒙听后说:“好,有志气,但我刚给你算的那笔账,你想了没有?就算你努力十年出国留学,你回来后能过上你所谓的好日子吗?”
看着苏明玉不知道怎么回答,老蒙又语重心长地说:“小姑娘,我手下那些销售啊,最多也就比你大个五六岁,干得好的话,他们半年的提成就有三十万,所以,小姑娘,赚钱靠的是脑子,知道吗?好好想一想。”
苏明玉只想了一下,就立刻拉住老蒙的车门说:“先生,我有一个您必须考虑的产品,保证能给您带来巨大的收益。”
老蒙颇有兴趣地问:“什么产品?”苏明玉坚定地说:“我。”
从那一刻起,苏明玉的人生就改变了,很多人说老蒙给了她成功的机会,但我觉得老蒙给她最珍贵的东西其实不是机会,而是成长型思维。
老蒙这种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用自己超前的思维帮苏明玉打开了新世界,让她明白改变人生的方式不止一种,而这种思维也让苏明玉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之后的日子里,苏明玉一直追随老蒙,从原来公司到后来的自立门户,她的成长型思维越来越成熟,那就是承认失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绝不会因此而定义了自我,明白自己现下的困境只是因为某件事没有做好,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现状。
后来的一切,都证明了苏明玉是对的,因为她可以抬手就拿出了40万给母亲办葬礼,她也可以在苏家一次次出现问题,面临困境的时候,掏钱摆平。
到了最后,父亲苏大强老年痴呆,大哥回了美国,二哥去了非洲,明玉也有底气辞职陪伴照顾,面对爱情,她更是可以追求自己所爱,而不用为了面包向任何人妥协。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苏明玉敢于打破宿命的束缚,也正是因为她拥有的这种成长型思维,才让她没有成为下一个樊胜美。
你一定要知道,这世上有许多我们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但你不努力,就不可能改变任何事,只有努力了,才有改变的希望和可能。


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传统固化思维,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努力改变它还是死不悔改,这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要如何过活。
在苏家,很多人都有传统固化思维,比如苏明玉的大哥苏明哲。他从小好学,认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最后,他拥有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和美国顶尖学府福斯坦大学双学位,可自己的人生却一地鸡毛。
在美国和妻子生活的他,刚买了房子不久便失业了,房贷养家的重任一下压在妻子肩上。而他作为“苏家长子”的固有思维让他无法跟家人明说自己的现状,还打肿脸充胖子地答应父亲要接他来美国。
求职屡屡受挫后,妻子吴非建议他放下身段,去尝试蓝领的工作,去餐厅端盘子,送外卖,也不比白领赚的少,可是清高的苏明哲觉得自己读书那么多年,怎么能做这种工作。所以,他宁愿做家庭妇男,也不愿去改变。
这其实就是传统固化思维,很多有这种思维的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于是眼高手低,认准了一条路就要走到黑,根本不愿意改变。
这样的人,很自负,也很可悲,因为他们不知道,根本没有人在意你之前到底有怎样的身份,大家看的,是你最后的结果。
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改变这种传统固化思维?

首先,你要勇敢接受它的存在,不要总是逃避。
很多人有传统固化思维却不愿承认,比如苏明哲,他固执地不肯放下身段去尝试其他工作,他固执地要给爸爸买房子,他固执地要担负起苏家的重任,可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自己还有老婆和孩子需要照顾。
苏明哲其实就是在逃避,他不愿面对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现实,更不愿承认自己这么多年的选择和执着就是错了。
可是苏明玉就不同,18岁的她遇到了贵人老蒙,她没有再执着于必须出国这个念想,接受了自己也许就是出不了国这个事实,然后另辟蹊径。这样的人生,虽然也有遗憾,但她终究是选了一条捷径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她有了钱,有了事业,她可以随意出国,她不再执着于当年的困顿,她和自己、和苏家、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传统固化思维必须打破,这样我们才能够解开生活中的死局,如果一味固执,不愿改变,那就只能把生活越过越糟。
当然,只是接受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努力去改变这种传统固化思维,让它变成成长型思维。
如何改变?勇于思考,乐观向上。
当老蒙将苏明玉的收入与发展前景的计算公式摆在她面前时,苏明玉顿悟自己的想法太过天真,乐观通透的她当机立断向老蒙举荐了自己。
思维转换的过程被苏明玉诠释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她能够一眼就被老蒙看中,大力培养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不顺利,婚姻出问题,孩子不听话,婆媳有矛盾等等,与其走入死胡同不愿意回头,不如换种方式来思考。
工作不顺利是否自己能力有问题,还是自己并不擅长,婚姻出问题到底要如何经营还是干脆止损,孩子不听话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婆媳有矛盾要如何改善。
当你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后,就可以学习苏明玉,放下执念,接受现实,想尽所有办法去解决问题,学会和自己和解。
请记得,谁都可以说你不好,但你自己必须能够接受那个不好的自己,然后积极乐观地努力,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冲破桎梏,获得重生。

我听到很多人说过,自己讨厌改变,可你一定要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的干扰,而是我们自己。
成长型思维的形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扔掉自己的玻璃心,努力锻炼自己,学会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苦难,微笑生活,强大心理力量,去追求更好是适合自己的生活。
我是夕言,专栏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龄少女,喜欢写温暖的文字,做感性的节目,已出版《你的余生,与我有关》,如果你有故事,记得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