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章上德不德篇王弼注老子道德经诗解 - 简书
相关推荐
-
讲德行要符合道的本性,那么道的本性是什么呢?四个字可以概括
关于人性,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观点有所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 道家对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标准持否定态度,他们抛开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与善恶是非,直接从自然大道出发来研究人性,因而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人性论. ...
-
读《老子》王弼注|第9章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謂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勢必傾危.故不如其已者,謂乃更不如無德無功者也. 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既揣末令尖,又銳之令利,勢必摧故不可長保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是道之用,然而德也有的上下高低之分,并非德都是道的体现.看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政治状况,就能分出德的优劣.按唐玄宗所说,则有有德,有无德,有淳德,有上德,有下 ...
-
如何理解上德不德 下德不失德 前识者 道之华也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 ...
-
《道德经》第38章“上德不德”应该怎么解读好?
上德应该理解为最高的德.比如,经文中亦说"上善若水",这里的上善也应当理解为最高的善.所以上字在经文中应当是最高的意思.经文中还有太上.上仁.上义.上礼等概念,其中的上字的意义也是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38章 上德、仁德与福德
原文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 ...
-
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经2021-8-15
河上公章句卷一 体道第一 道可道, [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 名可名, [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
-
《颜氏家训》卷8勉学篇诗解12书音枝叶字义为本校订书籍兼顾非偏
<颜氏家训>卷8勉学篇诗解12书音枝叶字义为本校订书籍兼顾非偏 题文诗: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 读五经者,是徐邈也,而非许慎;习赋诵者, 信褚诠而,忽吕忱也;明史记者, ...
-
《道德经》38章《上德不德》悟读述杂【38】
《道德经》38章《上德不德》悟读述杂【38】
-
《道德经》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仍之,夫礼者, ...
-
读《老子》王弼注|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苏辙:圣人纵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于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贵,勉强以求不失,盖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原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
-
《论语》宪问篇:第31章到38章讲义
14.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不逆诈,逆,就是反思,反推,事前推测.诈,就是被人欺诈自己. 不忆不信 忆,揣测 不信就是不守信,说话不算数. 先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