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黑羊效应: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人性中的恶

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笛福

首卷语:

在大家的心中,对好人的定义是怎样的呢?是性格温顺之人,是乐于助人之人又或者是为你提供便利之人。

每个人对好人都有不一样的定义,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人。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着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变,也要相互依赖,同时存在于人类的性格之中。

GIF

直到如今,对好人这个群体也没有人给出一个客观的定论。社会学家曾提出,好人是把他人的感受放在首位,想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自己常常觉得委屈。

所谓老好人也不过如此,他们很难对其他人说“不”。如果拒绝别人会感到愧疚,自己内心深处也会难受。发展到最后就是连对方过分的要求也会应允。

但是心理学家曾经提到过,追求自身的快乐是人类的本能。

那么为什么有人愿意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呢?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些人会发生转变?

一、黑羊效应的定义

这个效应指的是一群好人对某一个好人的攻击和排斥,而这种攻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人去欺负一个人。

但是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这群欺负人的人就是人们口中的好人,而旁观者也多是善良之人。

被欺负的也并不是坏人,他们很无辜。欺负人者并不是蓄意为之,旁观之人对此也不为所动,在这种现象中,被欺负的那个人就被称之为黑羊。

旁观者就是白羊,攻击的人就像是杀人的屠夫。

校园暴力就是这种效应。班级的一群人欺负一个人,而其中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对方长得难看或者是家境贫寒。

二、团体攻击

很多人愿意抱团去攻击一个人,即使这个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想在攻击的过程中找寻一种优越感。

这种行为本就是不正确的,但是随着攻击者越来越多,参与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无辜者就是可怜的黑羊,他们受尽屈辱,所有参与了攻击的人都可以被定义为是共犯。

很多团队中都有这样情况发生,但是当事人却并不觉得这有问题。如果这个团队面临着外界的压力,那么整个团队的气氛都会降至冰点。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只黑羊,那么大家就如同找到了发泄点,好像这种团体的攻击是一种凝聚力。

因为有黑羊的出现,让大家的联系又变得密切起来了。

三、人们容易被同质化

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就是因为同质化的影响,“去个性化”在此时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个体想要和团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受到当下环境的影响,思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更倾向于和集体做出同样的事情。

在这种思维下,我们的自我意识很差,对自己的在掌控能力降低,接着就加入了这种不正确的行为当中。

随着团队的壮大,攻击者就会越来越多,集体中所产生的情绪就会更大。

社会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认可他所在的团队,那么自己的情绪就会受团队的影响发生转变。

因为团队情绪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会随着变化。团队高兴我们就高亢,团队低落我们就会跟着低落。

正因为有这种感染力的影响,让我们失去了本能的判断,时间一长,就会延续着这样的攻击行为。

这也就体现著名的“路西法效应”个体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个人判断力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很可能做出违背内心的事情,让原本天使一样的人最终变成了恶魔。

四、黑羊要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成为黑羊的原因,并且让屠夫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到要被攻击的程度,慢慢地就会转变大家的看法。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切记不要过于激进,也不要按兵不动。

应该去找一个平衡点,软硬适中,摆出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和攻击者谈判。因为他们本性是善良的,并不都是坏人。

我们要改变的是个体的看法, 避免他们都被同化。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团体中每个人都各尽其责,明白自己所承担的是怎样的责任,那么就可以减少去个性化,这样一来就会大大降低了黑羊发生的概率。

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记得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不要做出害人之事。

作者|陶庸子

编辑|陶庸子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Neuropsycholog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