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灵感小偷”对抗

文:梁雅欣  聂传安


曾经推出过三班李梓侨的一篇有关“灵感”的文章(2018年12月17日推出),这丫头把看不见摸不着漂移不定往来倏忽的灵感写得非常形象。

如她说:“灵感,它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猛地出现在你脑海里,一个又一个;一会,变成一群“萤火虫”;再一会,脑中成了光的海洋。无数个画面的无数个瞬间被串连起来,像电影胶片一样围绕着你,它们有股神奇的力量,能让你立刻动起手中的笔,舞动着笔尖,将它们述说成故事。”

她又说:“有了灵感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你不再感到写作的烦躁,而是有一种思想与灵魂的丝滑的奇妙触感,来自黑墨与白纸的缠绵,就像与自己的舞伴翩翩起舞,是一种自由而满足的感觉。”

等等。

我们做许多事都需要灵感,写作自然也不例外。没灵感固然苦恼,但灵感来了却没抓住而让它溜了则让人更加沮丧。那溜了的灵感是不是被谁偷走了?我们怎么才能不让灵感溜走呢?10班梁雅欣同学特别写了一篇名为《与“灵感小偷”对抗》的文章,告诉我们她的做法。

以前读过一本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某天他在写作业时却怎么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他觉得一定是有个小偷偷走了他的灵感。果不其然,那个小偷专门偷人们的灵感,弄得同学们作文近乎一样,毫无新意,发明家也想不出任何发明……(原来似乎真有灵感被偷的事啊)

嗯,也许现实中也有专门偷灵感的小偷吧!他一定住在我的脑子里!(说到“小偷”,就是“他”而不是“她”,这是不是有点性别歧视啊?)

举个例子。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内心无比激动,充满着对2018的不舍和对2019的期待。我想把这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心情写进周记里。午睡前,我躺着构思周记,从2018的种种难忘到2019这个新的开始,我心中不断地涌现出那“金灿灿”的灵感……“下午起床就开工!”于是我美滋滋地闭上眼睛。(开局是美好的)

下午三点三十,我右手拿笔,茫然地盯着周记本那空白的一页,几小时前涌出的灵感,好像被一个人用麻袋一把装起、封口。总之,大脑一片空白。(结果是悲惨的)

还有上篇,散步时看到了商场在庆祝圣诞,心中就开始形成一篇周记,就在形成的那一瞬,许多灵感冒出。但提笔时,大麻袋又突然封住了它们。“嗯,然后要怎么写?”(又一不幸事件)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灵感”抢回来!也就是继续想……而且,在构思时一定不要“有头没尾”,写周记想一出是一出,不然也很容易失去想到的那一点灵感。(雅欣告诉我们对付“灵感小偷”的办法是“继续想”,自然可以,但是万一继续也想不出来呢?于是我觉得还有一个更有效的办法就是“及时记”,随身带笔带小本子——现在有时出去带有手机——及时记在本子上或手机备忘录里。记不必多,只记关键词,然后就可以根据关键词而再现当时所思的一切)

写了那么“多”,我也一直在和“灵感小偷”对抗,他要偷走我的灵感,我拼命保护着它们,一直努力地想。于是2019了,我今后的作文一定要多多用心,多多思考,多多认真!虽然吧,我的文笔不是特别好,但我会努力提升,努力与“灵感小偷”抗争的!(与“灵感小偷”争夺的多半是材料,包括具体的事或所思所感,有时也有佳句等。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打败小偷的)

雅欣此文其实是在写如何与遗忘抗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及时记录则是取胜的王道。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而雅欣能主动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令人欣喜。此文通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遗忘”比作“小偷”,把偷走的过程说成“一个人用麻袋一把装起、封口”等,让文章充满生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