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思念远方故人,写下一首诗,林黛玉非常喜欢末尾一句
相关推荐
-
“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上句是什么?
2021\09\08 诗·人生 初识这七字,还是在读<红楼梦>时. 众人游湖,宝玉抱怨说荷叶太恼人了,不如让人将它拔了去. 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 ...
-
解读李商隐《宿骆氏亭》:李商隐的悲情和怀念集于这一首诗
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悲愤的,24岁就进士及第,这是很年轻的年纪,本该一生有所作为,但却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之中,受到连累排斥,官场不得志,郁郁不欢,年仅45岁即病逝,可惜了 ...
-
林黛玉品唐诗:她最不喜欢这一位诗人,却又对他的这句诗情有独钟
文/归途如虹 <红楼梦>第四十回里,林黛玉对贾宝玉这样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林黛玉这样说,是为了让贾宝 ...
-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为何要错引李商隐的千古名句?
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很多人这里认为有错字,大概是看了<红楼梦>中林黛玉对这句诗的引 ...
-
林黛玉的真实结局,比死亡更悲情,曹雪芹用一句诗揭示出来
林黛玉说她最不喜李商隐的诗,唯独只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李商隐的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林黛玉改了一个字,却留下了一个最真实的林黛玉.而她命运多舛的一 ...
-
那年寒露,杜甫望月思念弟弟,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人人皆知
寒露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17个,本来是每年农历九月,国历十月,由于今年闰四月,寒露便紧随中秋而至.24节气中有两个"露",一为"白露",二为"寒露 ...
-
李商隐怀念远方的友人,写下一首诗,最后一句堪称神来之笔
崔戎的高祖曾在神龙政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博陵郡王,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入仕为官.而他自己在年轻时便高中状元,历任太子校书.蓝田主薄.后来王承宗在镇州叛乱,裴度推荐崔戎前去招安.招安成功后,崔戎一路青云直上 ...
-
李商隐写下一首诗,前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美得心醉,成千古名作
前言乐游原是长安城最高的地方,站在上面,能给看到整个大唐的景色.这里有青龙寺,有美丽的曲江池,城中满是好物.从古至今文人都喜欢这些景色,也为后人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曾经李白.杜牧等人都描写过这乐游原的景 ...
-
杜甫在江南偶遇一故人,写下一首诗道尽唐朝兴衰,被誉为七绝之冠
大家都清楚,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不过两人的诗词画风并不一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有"诗史"之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作为唐朝开元盛世 ...
-
李商隐想念妻子,他写下一首诗《暮秋独游曲江》,只有28个字,读过的人都哭了
第一次读到悼亡相关的作品,是中学课文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文章里的凄恻与深情,是那时的我尚不能读懂的,可还是牢 ...
-
李商隐失意时写下一首诗,苏轼失意时也照着写了一首,都成了经典
以前不怎么喜欢读咏物诗,总认为咏物诗都是诗人们为了作诗而作诗,硬拗出来的作品,并且都是硬往人的情感上面扯,而且发展到后来还都以"讲道理"居多.这就是以往我对"咏物诗&qu ...
-
柳永因思念妻子,写下一首宋词,后10字经常被后人用来写情书
唐诗宋词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古人写诗很多时候是抒发情绪跟寄托情感,像宋朝有名的诗词作者柳永,人不仅长得帅又有才华,主要是娶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娘子,小两口恩爱如斯,常常以诗词传情,看得旁人羡慕不已. ...
-
杜甫思念李白,写下一首经典律诗,诠释了追星的最高境界
杜甫和李白相遇的那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是当时政治文化圈子的红人,是国民偶像:而此时的杜甫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能够与偶像李白一起谈诗喝酒,对于杜甫来说是多么荣幸啊!分别之后,杜甫写了 ...
-
王勃在他乡遇到故人,当真是两眼泪汪汪,写下一首诗更是感人肺腑
人生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哪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都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经过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是高中进士,这也就意味着人生迎来了新的篇章:此时又是洞房花烛夜 ...